第一節不安分的村莊
秋風秋雨愁煞人,雖然又到了一個收獲的季節,但今年的秋季不像往年那樣讓人興奮。剛入農曆的八月,便是秋雨連綿,一個多月來雨一直不緊不慢地下,太陽像放了長假似的,從來就沒有露過麵。眼看著即將成熟的莊稼壞在地裏,這些麵朝黃土背朝天世世土裏刨食的農村人的痛苦是無法言喻的。對於他們來說,土地、糧食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當地的俗諺“家中有糧,心裏不慌”,就是他們的心理真實寫照。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土裏刨食的人們,就認定了這個理,地裏不收,吃啥!皇帝老兒不也是要吃飯麼?沒有了糧食天下不是要大亂了麼?
連綿的雨把這些莊稼漢們心緒都攪亂了,有幾個不死心的到地裏看了一下,結果隻能是讓他們更加沮喪。於是這些平時難得清閑的人們便整日地蹩在家裏。開始時,男人們在家裏整整農具,拾掇拾掇家中平時沒有時間修理的物什。婦女們則在家忙著給家人準備過冬的衣裳。平時這些莊稼漢們整天在地裏勞作,是很難有空閑休息的,雖然下雨令他們感到不舒服,可是客觀上著實讓他們得到了休息。所以各家裏的生活還算是平靜。但是雨一直下,沒有一點停下來的意思,些人開始有點急了,天氣預報成了每家每戶每天必看的節目,他們希望能從中看到些希望,可是每次都是發布的令他們感到失望的消息!每天必看的天氣預報漸漸成了他們詛咒的對象。後來,這種詛咒慢慢地像瘟疫一樣漸漸地蔓延開來,他們罵天、罵地,最後幹脆就罵人:罵丈夫、罵老婆、罵孩子……
村東頭王二麻子開的小賣部,平時,村裏人除了買一些生活上的必備品才去的,不過因為那裏有酒有菜,村裏幾個不務正業人的人便把那兒當成了他們喝酒打牌的老巢。這時漸漸成了全村人的娛樂中心。每天,呼呼啦啦的麻將聲夾著人的罵聲經常是不絕於耳。每天都有人在這裏喝醉,每天都會有人在這兒打架。打架的地點由小賣部漸漸地擴散到每個家庭裏。於是乎,雨聲、麻將聲、劃拳聲、罵聲、婦女與孩子的哭聲,成了這個小村的主旋律。
此時,村裏的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成了最繁忙的人,每天忙著到東家去勸和,進西家去撮合。雖然到了別人家裏,他們受到的是尊敬,推銷的是和平,收獲的是尊嚴,但是他們中的人漸漸地感覺到體力不支。原來的說和隊伍也慢慢地變小了,最近,連身體最棒的棒爺也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自此,村裏越來越不像樣子了……
第二節夕陽中的少年
小村是古亭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一說起古亭,古亭人就會眉飛色舞地告訴你很多關於它的故事。相傳古亭之名始於秦朝,秦時溝通全國東西幹道便從這兒穿過。於是在這兒建了一個驛站,經常有南來北往的人從這兒經過,開始時在驛站旁邊僅有一兩家賣酒食的小店,時間長了這兒的人也慢慢地多了,成了一個小集鎮。傳說赫赫有名的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前就是在這個地方做亭長,至於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就留給曆史學家們去考證去吧。不過處於中原地帶的古亭在曆史上確實是一個重要的驛站,水陸交通十分發達,陸路上,你從古亭可以向南到南京,北到北京,西到西京,東到大海,可謂是四通八達。水路上,沙河橫穿小鎮,由沙河順流而下一直到淮河,然後與全國的水路連上。
南宋小朝庭的開國君主宋高宗就是在距古亭不足百裏的應天稱帝的,後來就是在古亭這個地方南渡,跑到了南方杭州去的。趙構雖然很昏庸,可是他從這兒一跑,卻給古亭留下了一個泥馬渡康王的美麗傳說:
金人占領了北方大片的大宋國土之後,仍然不肯善罷甘休,一心想把宋朝滅掉,於是派兵進攻應天。宋高宗(就是傳說中的康王),這個剛剛即使幾十天的皇帝,已被金人嚇破了膽,根本就不敢應戰,稍作抵抗便急匆匆地從應天狼狽逃出。不知金人怎麼知道了這一消息,便派出了大批的兵馬追趕,高宗的那些草包隨從們一見金人和他的熊包主子一樣沒有了魂,丟下他們的主子四散逃命,高宗隻落得孤家寡人,隻身逃到了古亭渡口,準備從這兒渡河逃走,不料此時,因為戰爭,渡口的船家早已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沙河上無船可渡。高宗暗暗叫苦,看到渡口對麵有個廟宇,無奈的高宗隔河參拜,並向神祗許下了心願,如果能保佑自己平安渡河一定重塑金身,使其香火不斷。就在此時高宗聽到金人的喊聲,而自己的坐騎卻無影無蹤。忽然,從跑過來一匹白馬,跪在了高宗麵前,請他上馬。高宗暗想:莫非是神人顯靈?於是跨上駿馬,這匹馬躍入水中,僅有一個頭露出水麵,馱著高宗渡過了寬寬的沙河。脫離了險境的高宗,下馬後將馬拴在廟門口,進廟去參拜神靈,趙構參拜完畢準備乘馬逃命,誰知剛才所騎的白馬無影無蹤了。趙構正在納悶間發現廟門口的一對泥塑白馬有一隻渾身濕淋淋的,用手一摸,泥馬碎成了一癱泥,隻有一個未濕的馬頭完好。他才知道原來他剛才所騎的是泥馬所變。後來在杭州坐穩了皇帝的高宗趙構,便命人在古亭重建了一個廟宇為保佑他過河的神靈重塑了金身,這個對父兄無情無義的昏君,總算還沒有把馱他過河的泥馬忘記,在廟旁,他讓人為馱其渡河的泥馬塑像,並讓其享受祭祀。
從小村到古亭大概有四五裏的樣子。不過,小村就沒有古亭那樣幸運,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從小村到古亭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到雨天就滿是泥濘,晴天了還要好多天才能全幹,經常是這場雨下了,路還沒有幹,另一場雨又來了。一連一個多月的雨更使這個路不成樣子了,路上到處是積水。好在貫穿古亭沙河,排水還算通暢,使古亭人免了一場水災。天已近黃昏,這樣的路,這樣的天,平時裏雖然咒罵這路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要進鎮的行人們在此時自然很少露麵了。可是,在小村通往古亭的路上還能看到三兩個人影,在這三兩個人中有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顯得與眾不同,其他的行人走著都是小心翼翼而又急匆匆地,而這位青年顯然比他們悠閑得多,邊走邊東張西望,好像在欣賞著路邊的景物。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到處是灰灰蒙蒙的,可是這個青年卻自得其樂,邊走邊哼著歌曲。
還是讓我們走近看看這位有點特別的青年吧!黑黑的,瘦瘦的,身體單薄得讓人有點擔心,好像一陣風就可以把他吹倒,矮矮的個子,身上穿的衣服也同他一樣單薄的讓人擔心。可是他的精神卻很好,一幅書生氣很濃的臉,眉宇間透出一股熱情與剛毅。
“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青年嘴裏咕噥著,“這古人就是厲害,簡直將此景寫絕了,‘秋思之祖’當之無愧,當之無愧!”嘴裏說著眼向四下看著。
“夕陽,夕陽,夕陽呢?”他苦笑了。
“啪!”一聲,青年趔趄了一下,差一點摔倒。
“唉——真掃興!”青年看了看身上沾的泥巴。他的腳上穿了雙嶄新膠鞋,看到了這雙鞋,他的臉上的露出了複雜的表情。
這雙膠鞋是二哥送給他的,二哥已經二十多歲了,至今還沒有定好親,這在城裏可能不算是什麼,可在古亭,在小村,如果誰家的兒子到了十七八歲仍然沒有定好親的話,就要招人閑話的。因為沒有定好親的,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家裏窮;二是孩子長得醜或者是有其他毛病;三是孩子因為其他原因,比如上學、參軍等。對於第三類,人們的評價比較高,因為這類的人不定親的原因大都是看不上當地的,用本地人的話說,他們這些人是“飛鴿”牌的,遲早要飛出這個小地方。這類人的前途一般都比較好,即使沒有能飛出這個地方,也因為他們的見多識廣受當地人的尊敬,仍然會找到一個相對體麵的對象。當然,不能飛出這個地方的這類人自然也會受到人們的白眼與非議。對於前兩種人,人們就沒有那麼寬容了。因為這兩類人很可能成為光棍,極少有可能改變他們的境況。對於弱者人們除了給予的表麵上同情與眼淚外,心裏給予的更多,而這種給予恰恰是與同情和眼淚相反的鄙夷!一些尖刻的人幹脆將這種鄙夷直接寫在臉上,那些所謂的好人們隻不過掩飾得更好一些罷了。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在背後仍然會幾乎毫無忌憚地表現這種不屑。而龔暢一家便占了以上三類中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