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這種登峰造極的軟文手法,讓消費者的心理在毫無戒備的情形下,就接受了腦白金的“高科技”、“革命性產品”等概念。當這些軟文廣告推廣過一段時間,多數消費者已經在心理上認同腦白金之後,史玉柱再利用電視、廣播等多種硬性廣告渠道展開宣傳,就很容易產生效果。可以說,這些軟文廣告是硬性廣告成功的前提條件,也是必要條件。
大刀闊斧的廣告戰
軟文報道隻是史玉柱廣告策略的序幕,人們對腦白金印象最深的還是之後的電視廣告。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電視觀眾都與腦白金朝夕相伴,揮之不去。“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孝敬爸媽,腦白金!”這樣簡單而又庸俗的廣告鋪天蓋地,令人欲避不能。雖然內容很不上檔次,但結果非常有效。這都得益於史玉柱敏銳的商業嗅覺。
早在1994年,巨人腦黃金在華東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同時展開試銷時,史玉柱超人的廣告嗅覺就充分展現了出來。當時,華東是國內保健品消費最具規模和最能夠成就名利的市場,因此是商家必爭之地。腦黃金要打入市場,巨人首先要對付的就是來自北京的同類產品——多靈多。麵對對手多靈多投入的100萬元廣告費,史玉柱直接在這個數字上翻了番,他把廣告費用的投入增加到了200萬元。
史玉柱的營銷“撒手鐧”,很大一部分在於他對廣告極敏感的嗅覺,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學來的。他熟知媒體的運作規律,他所創造的營銷組合使腦白金創下非凡業績,僅2001年1月,就立下了收入2億多的赫赫戰功。
史玉柱的“惡俗”廣告惹惱了不少中國老百姓,但事實證明這些廣告在商業上是成功的。廣告的最大目的是讓人印象深刻,腦白金廣告無疑做到了這一點。腦白金曆史上效果最好的廣告應該是剛開始時拍的。當時由於資金不足,拍出來的廣告質量粗糙,視覺效果差,省級電視台都禁止播出,而隻能在縣級台或市級台播。但奇怪的是,這個廣告播出後沒多久,腦白金的銷量就迅速上升。腦白金真正打開市場和這個廣告密不可分。後來史玉柱得出一個經驗:觀眾雖然討厭,但印象深刻。
最初的腦白金廣告是史玉柱花5萬元請來的兩位話劇演員拍出來的,表情十分誇張。這則廣告被公司的其他人認為嚴重影響品牌形象,公司上下一致反對播出。但是史玉柱堅持使用,最終這部廣告片曆經曲折才得以與觀眾見麵。結果,這個被公司內部人員一致認定為粗俗無比的廣告,卻在市場上取得了奇好的效應。
史玉柱也並非沒有想過使用別的廣告方式。1999年,腦白金為了提升產品檔次,請來了相聲演員薑昆與大山拍廣告,廣告的檔次是提高了,但是腦白金銷量卻一路下跌。無奈之下,史玉柱不得不重新使用第一個廣告,結果市場反應迅速,銷量一路躥升。
很顯然,史玉柱是個實用主義者,廣告片不是藝術片,企業家不是藝術家,不必在乎藝術效果。漂亮的廣告不一定實用,往往是消費者記住了一個廣告的場景,卻記不住這個廣告所賣的產品。腦白金廣告雖庸俗,但直接表達了它的用途,最能瞄準消費人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廣告才是最遵守基本的商業法則的。
腦白金電視廣告主要推廣禮品概念,其中最令人佩服也是被罵得最多的就是那個惡俗的老頭、老太太的廣告。膾炙人口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可謂是家喻戶曉。此廣告從2002年開始投放,一直堅持到今天,這不是一般的企業能夠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史玉柱對“史氏營銷方式”的堅持不懈。有些人認為這樣的電視廣告缺乏創意,然而策劃人員認為這樣才更符合目標人群的審美特點。
很多人都感覺,史玉柱的廣告就是多,但他能給消費者造成這樣的印象,與“集中優勢兵力”轟炸所起的作用密不可分。經過研究發現,史玉柱的廣告並不是天天都轟炸,而是采用集中轟炸的手段。比如,在做腦白金的時候,史玉柱就采用“脈衝”廣告,一年中,2月~9月初廣告量比較小,每年隻在春節和中秋時集中兩次高頻播放。中秋密度最大的是倒推10天,春節倒推20天,加在一起共一個多月。據統計,春節高峰期腦白金廣告在20多家電視台同時播出,平均每台每天要播出兩分多鍾,加起來一天大概播出40多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