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有人奔跑得過時光(1 / 1)

沒有人奔跑得過時光

前麵

暢子要奮鬥:戰爭不可能找到一個和正義有半點關係的理由,那些“臥倒臥倒”的嘶號,那些泛黃變脆的檔案,那些在角落裏的骨灰都讓我們問自己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的同類。那些意氣風發前去參戰的年輕人,可曾想過挨得過身體的疼痛、分離的痛苦,卻難逃心理的衝擊、人性的扭曲。沒有人奔跑得過時光。

回應:戰場上是一成不變的血色,但探討戰爭甚至軍人正義與否,這個話題是複雜而無解的,並不能說戰爭一定不正義。不爭的事實是,戰爭帶給人們的創傷永遠難以治愈。隻願如法國詩人艾呂雅的詩雲:但願幸福成為光明,閃耀在人們眼睛的深處,心的深處,成為人間的正義。

幔子:西欽斯的《人之將死》的語態是靜穆且嚴肅的,死亡是每個人或早或晚都需要麵對的問題,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死亡來得有些猝不及防,而有些人的死亡則會經曆較長的折磨期,病痛帶給人深刻的感悟,而知道死亡在不遠處等待的感覺,則會帶給人類非常規的思考。

回應:死亡也並非是所向披靡,人的心靈就像耳鼓膜一樣敏感,不同的是,如果我們的鼓膜在寧謐的健康歲月裏是在感知氣流,那麼病痛時光裏也許就是鑷子和鋼針在測試鼓膜的極限,這並不意味著失聰,相反我們聽得更清楚了,勇於麵對這一切,從事物中感知凋零,也是獨特的體驗。

美小靜:作家的頭腦中可以構思出千奇百怪的故事。他們可以飛揚跋扈,可以謹言慎行,不同的性格也會代入不同的作品,而他們性格中有一個共性,就是不羈。閱讀過張賢亮的訪談,更加劇了我的這一印象。

回應:比張賢亮的小說更豐富的是他的人生,經曆了無數運動的作家,提筆時難免心驚膽戰,為尊者諱。毫無疑問,張賢亮是個例外,論及多舛,當代的成名作家中幾乎無出其右,但張在小說中表現出的是超越時代的勇氣和意識。當然,而今看來也許不甚了了,但張賢亮的經曆,可能比他的小說更值得玩味。

欲語還休:看著早已青春不再的羅大佑唱著《愛的箴言》,舊日的旋律終於再一次感動了包括我在內的觀眾,而《中國最強音》這個不尷不尬的存在也終於行將結束。一直覺得這四個人的組合很奇葩,看了《博客天下》的文章才發現原來導師組合也是有講究的。

回應:對於一個娛樂節目,不要灌注太多期待和意義,那既不是它的職責所在,也不屬於它的能力範圍。遮擋選秀節目的麵紗層層疊疊,娛樂而已,放輕鬆便罷。歌迷心目中的常青樹加入這樣一檔娛樂節目,讓人感覺偶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並沒有遠在茫茫人海,這也是導師們眾多經典歌曲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