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惡補了一些美國稅收、社會、經濟方麵的常識,我冥思苦想了一個星期,然後炮製出一篇千字短文,翻譯成中文大意是:
提高富人的稅收是個有爭議的論題。一種觀點認為富人應該付更高的稅;相反的意見則認為,讓富人付更多的稅是不公平的。我認為提高富人的稅收比例,降低普通勞動者的稅率,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是個合理的建議。
首先,調整稅收可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稅收不僅提供社會福利和政府開支,而且是調節各種經濟利益和收入差異的必要手段。當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正在衝擊著美國人的生活,失業和收入減少已經導致很多美國人付不起他們的日常開支,無力償還銀行貸款,他們不得不減少消費。要強調的是,這些生活標準降低的人群是廣大的中低收入勞動者。富人的開支和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即使他們失去了工作或損失一些錢,他們仍然能夠維持奢華的生活標準。原因是他們擁有的巨大財產和存款能夠幫助他們輕鬆度過危機。不幸的事,普通勞動者沒有足夠的錢來抵抗經濟衰退,收入減少或依靠失業救濟金生活,使他們不得不遭遇貧窮。隨著更多的人變窮,降低窮人的稅負,提高富人的稅收是合理的。比如,一個NBA球員的年收入是1500萬美元,如果對他增收5%的稅,他的生活標準又能降低多少?而一個年收入3萬美元的工人少繳同樣比例的稅,他的孩子可能會得到好點的食物和衣服。在任何社會,如果貧富差距過大,這個社會就會變得不安全。因此避免大多數人變窮是必要的,調節稅收正是達到這一目的辦法之一。
其次,調整不同收入人群的稅收比率,可能會有效地刺激購買力。眾所周知,市場消費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市場消費的主要構成是廣大的中低收入消費者,因為富人不是多數。中低收入人群通常要花去他們的大部分收入支付日常開支,而富人可能隻需用他們收入的一小部分便可滿足生活消費。換言之,當一個社會的大部分錢集中在富人手裏兒而窮人隻有少部分錢的時候,市場的貨幣流通就會變少。因此,通過調整稅收從富人手裏拿走一些錢送給窮人,實際上是把更多的錢放入市場流通。
反對這個觀點的人可能會說,富人是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致富的,因此增加他們的稅收去幫助普通人是不公平的。的確,很多富人是憑著自己的才能奮鬥獲得成果的,因此當普通人的日子還過得去的時候,富人的享受無可指責。然而當多數人開始為生計發愁的時候,富人的奢華似乎就不那麼合適了。畢竟,社會的財富是由富人和普通人共同創造的,所以從富人那裏拿走一些利益去幫助困難的人是合理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提高富人的稅率對於調整收入分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有幫助的。
讀了幾遍,覺得挺好的意思讓我用英文表述得別別扭扭,可又不知道哪不對。
拿給大熊修改,他說觀點鮮明,說理充分,舉例恰當,但文中太多的句子是中式表述。他皺著眉頭逐字逐句地為我修改,文章經他一改立馬通順流暢,氣勢磅礴,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他解釋說,有的地方,我在用英文單詞填寫中文句型,有的地方,我講道理的語氣和習慣是中國式的,美國人不這麼說話。
我理解他指的是什麼,寫文章不單是語言的事,語言背後的支撐是文化。語言和文化一起熟悉是個漫長的過程,眼下要應付考試,唯一的辦法隻能是,炮製幾篇這樣的範文記熟,臨場根據考題或填入或嫁接成文。
大熊說,你要是走運撞上這個題目,肯定過了。
“看來你讚同我的觀點啦?”我開始得意。
“不,你沒有說服我。”他說,你的文章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的說法太片麵。
“比如?”
“比如沒有哪個富人會把錢藏在家裏,他們的錢也在市場流通中。這些錢用來投資、辦公司、開工廠,創造就業機會刺激市場消費。讓富人繳太多的稅,他們入不敷出就會破產,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人失業,產生更多的窮人,經濟危機不是更嚴重嗎?這是殺雞取卵的做法。”
知道自己露怯了,但我不會這個時候去惡補經濟學,反正考的是寫作又不是經濟。我相信,寫議論文隻要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能自圓其說就算OK。
大熊說,願上帝保佑你的大作派上用場。
接下來我選擇了醫改、禁槍、養老保險等美國民眾關注的熱點,如法炮製了幾篇類似的文章,反複修改後爛熟於心。憑自己的編輯功底,把這些素材恰如其分地融入考題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