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離婚(1 / 2)

第一部

如果生活對你關閉了一扇門,它表明此路不通,但不意味你無法企及門裏的世界。隻要你不懈努力,最終一定會待在你想去的地方。

年近五十歲的我,離婚後帶著十九歲的女兒居無定所,卻依然做著奢侈的夢:為自己找到幸福的歸宿,把女兒送進世界名校。為了美夢成真,我到處兼職掙錢,去婚介公司注冊……碰得頭破血流之後,我明白了:走尋常老路無法得到我想要的,另辟蹊徑才可能實現達到目的……終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向我敞開了寬廣的大門……

第一章離婚

離婚的念頭,伴我經曆了婚姻中漫長的冷戰與廝殺。

直到有一天,女兒說,“離就離吧,我也長大了。”

這一天等得太久了。

閨蜜方圓趕來危言聳聽:“打算一個人度過孤苦的餘生嗎?”

“憑什麼?”我說,好不容易獲釋,當然得再覓良緣啦。

“做夢吧你!”她冷笑,還良緣哪,有人要就不錯了。

知道你的現在的身價嗎?她說,你二十歲時候要是值100分,四十歲頂多50分,快五十了,離婚還拖著個孩子,基本上屬於地攤兒貨,有人收留就算你走運了。

我好奇心陡生,地攤兒貨值多少錢?

“就算你找到了如意郎君,真在一塊兒過也得為孩子不歡而散。”方圓苦口婆心:“這把年紀離婚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三思啊!”

三思之後,我覺得孤苦伶仃也比同室操戈強,就像餓著肚子也不能吃有毒的食物。

邁出婚姻登記處大門,陽光燦爛,天空湛藍,趕上了北京難得一見的好天氣。

“請你吃個飯吧?”前老公微笑著發出邀請。

看來離婚是雙贏。難得他的慷慨,我欣然赴請。

“再找找什麼樣兒的呀?”啃著九頭鳥餐館的黃豆煨豬手,我調侃道。

“找個脾氣好沒孩子的,長像得順眼,工作學曆也不能差……”他心馳神往地描繪著我的繼任。

他不屬於地攤兒貨,事實上他銷路很好——有車有房沒孩子,工作好學曆高收入不菲,麵對眾多物美價廉的“地攤兒貨”,他的煩惱頂多是沒法兼收並蓄。

“我呢,就找個淘地攤兒貨的吧。”我低調而自信:“那個人得獨具慧眼。”

離婚的消息一傳出便收到親朋好友的來電:都道我不該如此任性草率離婚,道理跟方圓說的並無二致。解釋離婚緣由的過程中,我感到了電話那端的微妙心態:沒離的可能掂量一下自家婚姻現狀與走勢,離了的覺得多了個知音,打算結的可能想到婚前財產公證。離的沒離的以及沒結婚的,共同關注的都是離婚理由——不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涉及對婚姻的真知灼見。

我的離婚故事簡單得令人失望——既沒有小三兒篡位的熱鬧,也沒有痛失愛情的悲傷,甚至沒來得及對已故的婚姻痛定思痛,我就被人老珠黃的危機感抓住,急不可耐地想衝進下一個圍城。並非我記吃不記打好了傷疤忘了疼,以往的婚姻其實沒啥教訓值得吸取,那隻是困境下的無奈選擇。

文革時期,黑五類之一的爹娘帶著我們幾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從北京來到那個貧窮的西北小鎮安家。從那時起,我就像掉進一個黑咕隆咚的深井,看不見亮光也不知何時見天,於是爬出井底就成了我生活的目標。

原本指望借考大學重回北京,誰知發奮讀書的年紀被送到廣闊天地發奮農耕。終於熬到了大學重新開張那天,才發現一直學種地的我,根本就沒有考回北京的本錢。雖說經過幾個月的玩命,最終進了一所三流的本地大學,可一畢業又被分回自己發誓離開的小鎮當老師。那時的我壯誌未酬,想到在這兒嫁人生孩兒的前景,覺得還不如死了好,於是考研成了我回北京的唯一出路。奮鬥的路艱難而渺茫,一次次失敗的煎熬中,老大不小的我又多了一重嫁不出去的憂慮。

幾番冥思苦想,我決定把回城的途徑中增加嫁人這項內容。於是我雙管齊下,一邊繼續苦行尼姑般的奮鬥生涯,一邊踅摸同一方向的苦行僧——兩個人應當比一個人成功的幾率大。

遇見女兒她爹是在縣招生辦公室,那天我一眼瞥見有個其貌不算揚的人跟我報的是同一所專業,便決定跟這個人套近乎。我盤算著,要是他考到北京我還是沒戲就嫁給他。想到跟這個男人結婚的時候,我心裏隻想著北京,他的脾氣長相家庭什麼的我壓根就沒注意。愛情對於我,畢竟太奢侈了。

他果然考進北京而我一如既往地落榜,我們閃婚了。卸掉了回北京的壓力,考研變得輕鬆多了,第二年我順利考進北京一家國家級媒體的新聞研究所。畢業後進入這家媒體當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