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民新聞亟待提升品質(1 / 1)

公民新聞亟待提升品質

刊首快語

作者:宮承波

全國兩會已落下帷幕,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說:“中國政府反對腐敗的決心和意誌是堅定不移的……我們願意接受全社會、接受媒體的監督……要讓權力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運行,使人民能夠更為充分和有效地進行監督……”

或許是專業敏感,從總理的回答中,筆者隱約嗅出:中國傳媒的黃金歲月到來了,尤其是公民新聞發展的機遇期到來了——

所謂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簡單地說,就是普通公民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收集、報道、分析和傳播的新聞信息。總體看,它包含兩大基本要素:其一,傳者。公民新聞的行為主體是非新聞從業人員,即公民記者,它強調公民(Citizen)——而不是專業記者——在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其二,媒介。公民新聞是隨著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尤其是BBS、博客、微博等自媒體的興起而興起的,其中微博是公民新聞最主要的發布平台。

公民新聞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傳統媒體,但是由於傳統媒體自身的限製,公民新聞當時並沒有得到迅速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網絡媒體的崛起,尤其是Web2.0時代的到來,公民新聞才得以迅猛興盛。所以,公民新聞是信息傳播技術進步所催生的產物。

公民新聞的興起無疑帶來了新聞業的一場革命,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它不僅顛覆了傳統新聞傳播的傳受關係,擴大了新聞報道領域,促進了新聞的多樣性和真實性,而且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話語權的壟斷,使“人人都是記者”的理念成為現實。目前通過公民廣泛參與所形成的社會認知和共識,正在有力地改善著中國的公共輿論結構。

但是,當前的公民新聞卻麵臨信任危機。新聞專業主義要求記者以客觀、真實、準確的態度去報道事實,還原真相,而公民新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貼近了信息源,但是公民記者們缺乏專業知識、報道技巧等職業素養,同時更缺乏專業的新聞精神,缺乏專業從業人員剛性的職業操守要求。所以,公民新聞的內容雖然豐富了、多元化了,但是容易滋生片麵甚至是虛假的報道。

李克強總理的話從政府立場對社會和媒體的輿論監督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這無疑是我國新聞傳媒業發展的一大機遇。而對我國公民新聞的發展進程來說,能不能把握住這一發展良機,則成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關鍵問題。

有必要指出,公民新聞的發展不僅依賴於傳媒技術的進步、升級,依賴於一個透明、開放、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更依賴於公民新聞主體——公民記者們媒介素養和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一方麵,我們自然應當加強監管和治理,對如何在相對寬鬆的網絡環境下加強信息把關等問題做出努力探索;另一方麵,則應當全麵提升公民新聞的品質。而從根本上說,隻有公民記者乃至廣大民眾的媒介素養真正提高了,公民新聞的品質才能得到實質性提升,也才能夠使其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輿論監督和社會公共事務中來。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和重點不是很明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