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寫到這裏,便是完美的結局。雨後的甘露就從童話走進了現實。
人類的延續,正是因為明白了這一點,於是社會上多出了很多個以幫助他人為名的集體,在偌大的世界裏,這些集體的手臂也許不能圍攏太大的區域,然而卻能實實在在的保護在這個區域裏,每個丟失了田地的農夫,失去了太陽的孤獨人。
在我們這個溫暖的集體裏,在我們這個新生命的孕籃裏,有個幸福的人突然失去了她的太陽。殘酷的病魔選中了一個五口之家,一個一貧如洗卻仍然過得悠然自得的家庭。人類的本性無法促使自己放棄五口之家中不幸被頑疾盯上的十四歲少年,在他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的歲月中,他卻隻能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每一次天空的落淚、每一次雨後的天晴、每一隻停在樹梢歌唱的小鳥,同齡的夥伴或許會悄悄靠近這個窗口,看著他無助的躺在病床上。每一次血液的透析、每一次針紮的痛苦、每一次感受到死亡降臨的悲哀,每一次父母孤立無援的絕望。對於這個少年而言,這個精彩的世界,他還沒來得及走完屬於他人生應該走的道路,他也還沒來得及做完自己這一生想要做完的事,他甚至沒來得及找到自己的夢想,或許說他的夢想僅僅是隻想好好的活著。
對於這個人世間,他還有太多太多的掛念,太多太多的可惜,他的家庭沒有放棄他,哪怕是砸鍋賣鐵,哪怕是寧可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這是一個溫暖的家庭,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這是一個溫情的家庭,他們不應該就此訣別,訣別在那所被消毒水味充斥滿空氣的醫院。當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五口之家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學者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就是讀書,是作為學生的使命,不能失去,也不想失去,倘若因為鮮活的生命即將逝去,哪怕不能失去,哪怕不願失去,都會變得渺小。
這個學者是我們幫助的對象,她家庭中染上頑疾的弟弟,是我們幫助的方向。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現在已經負債累累,曾經那份溫暖,已經被病魔吞噬,剩下的一絲餘熱,正是我們加溫的起點。
既然有比這個目睹她輟學去挽救一個人生命更好的解決辦法,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實行?這種悲情故事在這偌大的世界裏,一抓一大把,我們無法全部幫助,但是如果我們的幫助能夠讓一個家庭死灰複燃,一個麵臨輟學的學生重新燃起希望又何嚐不可?少了一份悲傷,便多了一份溫情。
奉獻出一點你的多餘,或許正是他的缺失。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援助人者,人亦援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