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女橋梁設計師的夢想與愛情(2 / 3)

耐心聽完潘春華的話,老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工程師不是這樣把握設計成果的,我不會用軟件,我是用手算來為你核對數據的。”接著,這位老教授拿起筆,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計算給潘春華看,事實證明,由於軟件的局限性,用電腦計算出來的數據確實存在不小的誤差。看到最後的計算結果,潘春華羞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情對潘春華的觸動很大。從那以後,潘春華更加謹慎仔細地對待自己的作品。所做的每一個設計,她都是將軟件作為輔助工具,所有數據都會用力學原理再重新複核一遍。她告訴自己,作為一個橋梁設計師,要對作品的安全性、安心性負責。建築不僅僅是設計的問題,必須要在嚴格保證安全、安心、功能的基礎上去建造。

隨著設計出來的作品越來越多,潘春華漸漸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年輕的她,有著充沛的體力,也有著無限的夢想。她夢想著能夠獨立負責一個項目,這個夢想讓她再次做出了一件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在橋梁設計這個行業,設計師通常要工作十年才能負責一個小型的項目。然而,進入設計院的第二年,潘春華便鼓起勇氣找到領導,主動要求能夠負責工程。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領導仔細考慮了一番後,竟然答應了下來。

這次,領導讓潘春華負責的項目是一個廠區地道橋。雖然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工程,但潘春華心裏卻有著說不出的高興,這是她第一次獨立負責一個項目。接手這個工程,意味著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更是意味著她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

隻是,高興勁兒過後,她開始犯愁了。負責橋梁設計的第一件事是組成建橋的“班底”,起碼需要三個人,分別負責計算、繪圖和測量。可是,因為潘春華是新人,又是一個女設計新手,沒有人願意給她當“試驗品”,同事們都以各種理由婉拒了她的邀請。

萬般無奈之下,潘春華隻能硬著頭皮,從設計、測量、計算,甚至煤氣和自來水管道的圖紙,全都自己一個人完成。每當遇到不懂的地方,潘春華就翻查資料,再向同事虛心求教,等弄明白了,便再次投入到設計中去。就這樣,潘春華一個人充當“十項全能”,竟然獨自完成了這個工程的全部設計工作。

當然,這個工程之後,潘春華手下的“兵”也漸漸多了起來,再也不用孤軍奮戰了。回想起這些,潘春華坦言,人生一定要有夢想,有了夢想後,就要大膽探索,謹慎求證。

在哈爾濱市政設計院的七年時間裏,潘春華參與設計了哈爾濱南直路立交橋、道裏安發立交橋工程等多項工程。通過這些工程的實踐,她積累了有關城市市政基礎常規工程的設計、施工經驗,為後麵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由於哈爾濱地處中國的北方,河流稀少,受到地理環境的限製,潘春華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大跨徑的橋梁。對於一個橋梁設計師來說,一座橋,無論長度多大,都不足以顯示它的技術優點,足以顯示橋的技術優點的是橋的“跨度”,就是一座橋架在兩頭支座之間的架空長度。

和所有的橋梁設計師一樣,潘春華夢想著能夠設計大跨徑的橋梁。於是,潘春華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了中國路橋集團北京建達道橋谘詢公司。在這裏,她接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大跨徑橋梁的設計任務——江蘇潤揚長江公路大橋。

這座橋橫跨長江,連通鎮江與揚州兩岸,將懸索橋與斜拉橋相結合,在世界上也是首例。這樣的一座橋是建築在水、土之上,又要受到風的幹擾,它的完成,就是克服了水、土、風這些自然現象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潘春華充分發揮了橋梁設計師的綜合設計能力,克服了自然界的障礙。

由於橋墩地處地質碎裂帶,地質非常複雜多變,實際樁基礎承載力與理論計算值差別很大。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在主墩樁基礎施工前測定樁基承載力,但在長江中心做樁基承載力試驗,要花費高額的代價搭建反力架,風險巨大。而且,試樁結果出來後,再施工其它的樁基,工期必須向後拖延3~5個月。

那陣子,潘春華絞盡腦汁。夏日的傍晚,落霞滿天,在建的潤揚大橋在晚霞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雄偉,嬌小的潘春華常常在江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思考解決的方法。常常從江邊回到宿舍,又繼續翻閱大量的中外資料,終於,她找到了一種國外房建使用的自平衡試樁法。這一發現,讓潘春華欣喜萬分,讓整個工程在節省費用的同時還加快了工期。

從潤揚大橋的初步設計到施工完成,為了長江上的這座大橋建設,潘春華在鎮江生活了4年,通過她與大橋設計者、建設者的共同努力,這座天塹之橋比預計提前了一年竣工通車。這座橋的設計也獲得了認可,“江蘇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分別榮獲第六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及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