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麗人
心靈一裁二
作者:馬尚龍
不免使人感傷,買書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也絕非僅僅緣由本地的文化素養缺損,即使在美國,也有數據表明,買書的人數一減再減。除去千種萬種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一定被大家忽視,三四十年前,一男一女被介紹談戀愛,有時候介紹人都不必出場,說好什麼時間在哪一個公園門口哪一根電線杆下,再說好男的手裏拿一本什麼書,女的手裏拿一本什麼書,像地下黨接頭一樣,對上書名,對上芳名,直接就進入戀愛角色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個男青年手卷一冊書刊,袋插一枝甚至兩支鋼筆,到東到西,算得上是體麵,是有文化。如今這樣的接頭行不通了,於是書也就買得少了。
即使去買書,純正地為了做學問、為了讀書破萬卷的人也少了;買書的人是為了花錢,藏書的人是為了家具;恰是由著這兩個不太純正的動機,有一段時間,書店倒是多了起來,書店的名氣也響了起來,而且有點像是旺鋪。
常常會去書店走走,卻常常空手而歸,但你卻不會覺得失望,沒有誰從書店回來就牢騷綿綿:怎麼沒有好書的?這樣的矜持,原以為是出於讀書人的文明,但是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去書店看書買書,往往就是一個依托,去書店,不經意間,就功夫到了書外。曾經有部電視劇叫做《人在旅途》,書店也是一種旅途,它並不像是餘秋雨所言的文化苦旅,相反它表現輕鬆,顯現緣分,不乏玄機,讓人很書生氣地想象一些同路人。
沿著書架翻書,迪咯迪咯的腳步聲正向你靠近,書店是所有旺鋪中唯一可以清晰地聽到腳步聲的,你感覺到了這是一個麗人的腳步,走進書店的麗人,絕少濃妝豔抹,倒是有一點高傲和冰冷,不管有意與否,進書店的麗人,毫不掩飾甚至張揚著自己的職業和學曆所延伸的氣質。這位麗人就在你的身邊幾十公分開外駐足,用接近於精致的手勢取下一本書,哈哈,正可謂是英雄美女所見略同,她看的書正是你手中翻著的書,你便對她有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好感,想必她也是吧。浮動著的暗香抑或是書,也抑或是人。須臾,你或者她總有一人先離開,按照中國人的性格,很難借此機會演繹浪漫的序幕,至多就是微微一瞥而已。經過了幾個書架十來分鍾,沒有任何預謀地,你走到了她的身邊,雖然這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因為書店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地方,但是你的快意還是暗暗襲來,這就叫做誌同道合啊,至少你和一位素昧平生的麗人有著相似的讀書取向。在我的幾本書出版之後,我去書店時,會下意識地走到我的書前,會留意有沒有讀者,尤其是女讀者在翻我的書,常常還真看到了,還真是一位麗人,翻了翻那本書,又放下,愛屋及烏的原因,把書放下的動作都是好看;也有時候,這麼一位麗人以更加好看的手勢拿了我的書走向服務台,隻是她並沒有發現我和她手中那本書的關係。
以前不僅將書作為初次見麵的接頭暗號,而且更是將書作為談情說愛的道具,錢鍾書寫到過這麼一種最文雅的勾搭方式。你向對方借一本書,過了三天你在還給她書的時候,借一本書給她,這樣兩個人的關係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就叫做書緣,在書店的書架旁一遇再遇,也算是一種瞬間緣分吧。她是誰?她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書?她?她……一連串想入非非的問號,像流星一樣,很迅速,卻一閃而過。當你離開書店投入到沸沸的人流之中,你已經忘記了麗人,想著的是某一本書。她也是吧。
後來書店也少去了。某一日,我去久違了的淮海路書城,幾十年前的新華書店,在二樓重新開張已有時日。書店布置越來越疏朗,翻書的感覺愈加隨意,隻是燈光太溫婉了,以至於光線也弱了,翻開書,竟然視線模糊,聚焦也聚不起來。不能怪燈光,要怪自己的視力下降太多。麗人呢?好像沒有啊,沒有聽得清高的腳步聲,沒有看得好看的手勢。再餘光環顧,有麗人,書店有好幾處茶幾沙發,還有台燈,文化格調可以作為一景。遠看去,已經有男有女在座,茶幾上擱了幾本書,男女低了頭,在翻什麼書?不,是在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