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忌到處散播員工壞話
一位企業管理專家說:“老板無能,他的秘書一定好不到哪去。”——這是我們企業領導者應懂得的許多道理之一。
坐下來仔細想想,這句話如果倒過來說也無不可——“員工無能,他的老板一定好不到哪去。”
可是社會上大言不慚地四處散播員工壞話的領導者卻又何其多呀!
批評員工的內容不外乎是“某某人懶得要命,一點幹勁也沒有”,“不遵守紀律,吊兒郎當”,“工作能力不行,不交研究報告”,“欠缺協調性及默契”等。但無論如何,員工畢竟是你的員工,俗話說他丟了臉,你也撿不著,更何況,像這種員工你都管不了,你還有什麼水平呢?懂得了這些趕緊閉上你說別人壞話的烏鴉嘴吧。
十四、忌把自己的過失推諉給員工
有些領導者深切地知道自己犯下了過失,但是又恐自己承認後會喪失以往的權威,於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便處心積慮地把這一失誤推諉給員工。
從道德而言把責任過失轉嫁給員工,其用心可說是非常卑劣的。
更重要的,無論你如何運用心思把責任轉嫁給員工,員工們幾乎還是都知道這過失是上司犯下的,雖然表麵不說,心裏卻暗暗地蔑視你。
同時,將過失推諉給員工,領導者本身也會背上思想包袱,以致積重難返。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就不可能大膽地開展工作,就不可能大膽地糾正下級的錯誤。這樣不僅領導者失去了自我,手腳被錯誤所捆住,很可能在單位中還形成了一種敢於犯錯誤的不良氛圍,領導者麵對此境,將會無能為力。
不承認錯誤又把過失推給員工的人,一旦被人發現了,就授人以柄,成為受製於人的因素。對此,惟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承認錯誤,及時改正錯誤。錯誤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隻有在公開承認、自覺改正之後才能消除。承認了,改正了,群眾也就諒解了,別有用心的人也就不能利用你的這一錯誤來攻擊你了。
十五、忌在員工麵前阿諛奉承上司
一個好領導關心的是如何使組織的上、下、左、右保持平衡狀態。忘了組織的存在,一心想討好上司的主管,在員工眼中隻是個“好逢迎、好巴結上司的人”,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很讓人瞧不起。
某公司的部門主管張某,他對握有實權的上司竭盡逢迎之能事,可說是個典型的阿諛主義者。幾個和他熟識的同事,都口徑一致地說:“這家夥就算是要他舔總經理鞋子他都會遵命行事!”
大家的批評並不是空穴來風,實在是他的行為常常落人口實。他對上司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卻忽視了自己員工的存在,使得自己的醜態暴露天遺,讓員工萬分反感,張某的威望自然總也樹立不起來。
十六、忌不守秘密
要知道,書寫的文字可以擦掉,說出口的話好比潑出去的水,不但永無回收的一天,且會以各種形式朝各個方向流竄。特別是在酒席上吐露“秘密”,等於是向全世界證明你是個輕浮、不值得信賴的人。
“與其使舌頭滑動,倒不如使腳滑動”——這是流傳於保加利亞的諺語。有些輕浮型的主管隻要喝了幾杯酒,便喋喋不休、東拉西扯地閑談起來。這條諺語應該塞進這些主管的大腦才對。
這種主管心中藏不住“秘密”,總想一吐為快。
“×××,我現在要說的這件事是頂重要的‘機密’,我信任你,希望你別告訴旁人……關於這次的人事調動……”
這項重要的“機密”像伊甸園裏的蛇一樣搔癢著說話者,使他蠢蠢欲動、不吐不快。再喝幾杯之後,他終於全盤傾出,並要求聽者保守秘密。沒多久,頂重要的“機密”便漫天飛舞了。
猶太有一句諺語說得好,“魚因口而上鉤,人因口而受挫”。這句話正是不守密者最好的借鑒。
十七、忌賞罰不明
馬謖是個忠心報國、戰功無數的大將,但因不服從諸葛亮的命令,憑一時血氣之勇率軍出戰,終於大敗而歸。諸葛亮平日雖然愛他如子,但軍紀如山,隻好忍痛將他處死。
處刑後,諸葛亮揮淚說:“孫子之所以能治天下,獲得勝利完全是因為他執法分明。如果我舍棄法紀,又拿什麼來討賊呢?”
殺了馬謖,諸葛亮又自請降級,以右將軍之職統領大軍繼續征戰。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故事。由此可知,要維護紀律的尊嚴,就必須狠下心來處罰心愛的員工。
還有一個發生在公司的例子。
有位員工是個典型的馬屁精,他什麼都不會,就是嘴上功夫比別人強。連主管、上司也敗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下,對他百般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