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強會計人員學習教育。要組織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會計法律知識、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以及與會計工作有關的法律製度;學習有關會計業務知識。通過學習,提高道德修養,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
第二,加強監督管理。首先依靠法律,檢查會計人員工作是否按照《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等相關法規的要求,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嚴格履行財務監督職能以及是否依法辦事、依法理財。其次,充分發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從《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年檢和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兩個方麵入手,將會計人員的德、能、勤、績分為四大塊,細劃出若幹個小項目,由有關職能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符合扣分的項目時,就記錄在案,積分達到規定值時,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再次,單位同事和社會服務對象對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進行監督,從最平常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麵評價會計人員的工作態度;通過公眾媒介進行監督,大力宣傳會計人員中遵守職業道德的先進事跡,公開曝光會計隊伍中少數人員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通過弘揚先進,鞭策落後,滲透會計人員對會計職業道德觀念與行為的影響,創造職業道德建設的社會環境。
第三,把好用人關。使用會計人員首先要把“德”放在首位,特別要選拔那些政治清醒、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有大局觀念,能夠正確地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係的人;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一心為公、不謀私利、秉公辦事、公而忘私的人;能夠踏踏實實、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堅持原則的人;不心浮氣燥、見利忘義、虛報浮誇、趨炎附勢的人;能夠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弘揚正氣、誠信為本的人。
第四,健全控製製度。建立健全內部控製製度,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製約、相互監督;建立健全崗位輪換製度,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形成內部檢查和牽製機製,防止出現貪汙腐敗行為,有利於會計人員掌握一專多能,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獎懲製度,要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製度,並於崗位資格、專業職務、職稱聘任等結合起來,促使會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遵守職業道德;實行會計委派製度,改變會計人員的從屬地位,保持會計工作的獨立,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綜上所述,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一位會計人從自我做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今天,會計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會計人員要從自我做起,注重職業道德,提高綜合素質,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舒淑萍.知識經濟時代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幾條途徑【J】.財政監督,2005(06).
【2】劉英.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
【3】陳澎,高欣.會計誠信倫理道德建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
【4】李坤,成佳隆.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幾點建議【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