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位於句尾的“來著”的語法意義(2 / 2)

但是將以上句子中的“來著”去掉之後,句子仍能表示“過去”意義,例如:“剛才王麗來找你吃飯(了)。”“他去年過年還回家(了)。”“她是語文教師出身(的)”,但是如果將以上句子表時間的狀語去掉之後,有的句子就有些說不通了,例如“他還發燒來著,怎麼這會兒又好了?”“他還回家來著,怎麼沒回呢?”這些句子就不太通順了。所以“來著”與過去時間沒有必然聯係,它之所以會被人們認為表“過去”,是由它所在句子中的表時間的狀語和語境所賦予的,這個觀點熊仲儒也是認可的,他認為將“過去”歸結為“來著”是屬於把本來不屬於“來著”的語法意義硬加到“來著”的身上去。

既然“來著”用於陳述句句尾,沒有表示“過去”的語法意義,那位於句尾的“來著”具有什麼意義呢?還是拿以上的例子來說,如果去掉“來著”之後,句子仍然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但是整句話就顯得平淡起來,隻是對時間的一般陳述,減弱了說話人想要表達的一種肯定和強調的語氣,例如“我上午去商店買東西”就隻是說話者告訴對方一件事情,就沒有強調突出時間是“上午”和事件是“買東西”這樣的語氣在其中了。因此,“來著”用於陳述句的句尾,具有表示一種強調和肯定的語氣,強調某個動作行為或是肯定某種情況的語法意義。

(二)疑問句句尾

當“來著”用於疑問句句尾時,表達說話者詢問某種情況,例如:

9. 他叫什麼名字來著?我怎麼想不起來。

10.你的手機號碼是多少來著?

11.這國家是哪年成立來著?

12.今天是什麼日子來著?

13.上海世博會將於什麼時候開幕來著?

從以上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來著”表示“說話人曾經接觸過某個信息,然而說話時卻一時想不起來,想要得到對方的確認或提醒”的語法意義,當表示這種意義的時候,“來著”在句中不可以省略,因為這時句中的“來著”傳遞了一項重要的信息,即說話人在說話前,曾經接觸過談話內容,隻是在說話時卻一時想不起來了。例如以上例句如果去到“來著”雖然也能說得通,但是這些句子僅僅是一個疑問句而已,隻是詢問對方新信息,卻沒有表達“說話人曾經接觸過某個信息,但說話時卻一時想不起來而詢問對方”這樣的語氣在其中了。

三、關於“來著”的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師要充分理解每一個虛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功能,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習者為中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並運用漢語虛詞,對於“來著”的教學策略,教師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給學生說明“來著”是一個語氣詞,主要用於句末,具有很強的口語色彩,然後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具體上下文和語境解釋“來著(來)”的含義和用法,並設計大量有意義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四、結語

現代漢語的“來著”是一個口語色彩很強的虛詞,它主要出現在陳述句和疑問句的末尾,其本身的語法意義就是表達一種語氣。當出現在陳述句句尾的時候,具有表示一種強調和肯定的語氣,強調某個動作行為或是肯定某種情況的語法意義;當出現在疑問句句尾的時候,表達用來詢問一時想不起來的事情的語法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誌清.再談“來著”—基於語料庫的考察[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10(4)

[2]範東青.現代漢語》“來著”的詞義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