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有三不朽:1:用墨不朽;2:詩,書,畫合一不朽3: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也。——1953年答編者問《畫學篇》之義。這最後的一個不朽就體現了在走品中的布局陳設,黃賓虹老先生也是非常的,注重一幅畫的構圖。在中國畫的畫幅中“即白當黑”體現著用墨和留白的奧妙之處,也就是說黑白相映彼此相對,這種反差體現了中國畫的空間的作用,在美學中,“墨出形,白藏黑”。“知白守黑”也可以稱之為黑白關係,在作畫的時候要關注黑的部分,同時也要了解白的部分,再能胸有成竹的完成作品,“白”的東西,是要有計劃的保留的,在作品中達到相互的黑和白的相互的映襯,有計劃有策略的黑白關係,在才能協調好局麵,但是黑和白的大小是不能一樣的,大小的反差,形態各異。這樣的才能稱為黑白的變化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白”在畫麵上可以代表天、地、雪、雲、霧,你想到的,你想不到的,在作品中都能用白在形象的表現出來,畫上鳥的地方的代表了天空,畫上小雞和牛或者其他的東西代表了大地和山坡,所以說空白的地方是不可以忽略的,它表現著沒有筆墨的物象,也表現著虛的東西,和筆墨有著同等的重要的地位。我國是一個大國,土地遼闊從北到難,從東到西,其間的自然的環境和生活的方式大步相同而且差距很大,有著這些的不同就可以清楚地明白了在中國畫的表現中也會是不相同的,根據地方的不同在構圖,畫法,用色都會各不相同的。
我們習慣這樣品價一幅畫,似乎我們欣賞水平隻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就象不懂畫的人總是看畫是不是畫的象不象一樣,雖然比不懂畫的人強多了,必竟從繪畫的技法上去分析一幅作品了,或者是從構圖技法上去解讀一幅作品,繪畫技法成了品評繪畫作品唯一標準,所以,我們隻能成為好孬的畫而已,談不上一繪畫藝術。可悲!技術的堆砌並不是繪畫的最終目的,我們呼喚更多的繪畫藝術品問世,藝術作品,是需真正藝術家用心用豐富的情感去完成的,藝術家豐富的情感從那裏來,不是空穴來風,天上掉下來,是從藝術家深厚的生活閱曆中而來,按步就搬,從小學直到大學就學繪畫技法,隻能畫出精巧的畫來,是無法繪出真正藝術作品。
從總體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山水畫章法布局理論發展的一些特點:重技法與經驗的傳承;追求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論述者身份由專業畫家到文人畫家轉變;論述內容由單一趨於多元等特點。山水畫章法布局的理論要義是古代畫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畫家思想結晶的凝聚,對於山水畫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古代山水畫章法局理論主要內容的梳理,對於研究山水畫的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繪畫的發展無疑是有益而且必要的。
作者簡介:
呂傳文(1968—),遼寧大連人,大連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