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對工藝係統的某些部分進行必要的人工調整,這樣難免會造成一定的誤差,叫做調整誤差。
(3)在零件加工過程中或者零件加工過程中需要對零件的數據狀況進行必要的測量,就算采用再精密的儀器也會由於人為因素產生一定的誤差,包括測量過程和讀數過程,所產生的誤差統稱為測量誤差。實際上,確切來講,測量誤差並不是由單純的人為因素來造成的,測量誤差的決定因素還包括零件本身因素和所采用的測量工具因素等方麵。
四、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
為了提高機械加工的精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
1.盡可能地減少原始誤差
通過對產生原始誤差的各種因素進行係統的分析,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改善設備性能來減少原始誤差,比如可以優化機床的性能,提高其幾何精度或者提高夾具和刀具的精度,也可以通過采取減少磨損的手段。此外,還可以通過改善零件受力情況,提高設備散熱能力等方法來減少原始誤差。
2.對原始誤差進行適當的補償
所謂補償,就是人為地造出一種新的原始誤差,對原本就有的原始誤差進行結合,盡可能地實現誤差的抵消。補償的原則是盡量保證二者的大小數量相等,方向相反。
3.對原始誤差進行一定的轉移
轉移誤差的原理是將誤差轉移到非敏感的方麵,減少這種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轉移過程中,都是沿著加工表麵的切線方向,這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但前提是保證滿足幾何誤差控製的具體要求。另一種方法是將原始誤差轉移到對加工精度不會造成影響的方麵,這也是十分有效的。
4.對原始誤差進行均化和分化
均化和分化的原理是將較大的誤差不斷地進行分解,使其分散為多個部分,減少對原始誤差的影響。所謂的均化,是指通過采取加工的方式,將零件原本具備的誤差不斷地縮小和分解,進而在加工過程中進行修正補充。分化是指通過總結參照誤差所反映的規律,將毛坯工序尺寸進行分類,進而進行範圍上的定位確立,進而減少誤差。
上述幾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原始誤差來講,除此之外,在人為因素考慮方麵,可以通過采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少測量誤差,或者采取精密測量儀器來減少測量誤差。在定位調整過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好分寸,盡可能的減少偏離。
五、結束語
機械加工作為一門重要行業,對於機械零件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壽命的延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解決相關問題,提高機械加工的精度,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問題,促進機械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繼珍,張斌斌.機械加工派生誤差的可行性分析[A].十三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第五屆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
[2] 萬敏,張衛紅,譚剛.銑削過程中切削力建模與誤差預測技術研究進展[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
[3]王新剛,張義民,張飛.基於機加工藝對機械部件可靠性影響的研究[A],2009年全國機械可靠性技術學術交流會暨第四屆可靠性工程分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