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不停車收費係統解析(2 / 2)

3.1.2傳感器的應用

當裝有車載器的車輛要進入停車場,在經過第1個感應線圈時,車道天線與OBU進行通信讀取並識別出車輛,記錄所需數據,上傳到停車場收費控製中心,並自動啟動欄杆放行,當車輛經過第2個感應線圈後欄杆自動關閉。如果車輛未裝OBU,或有外來訪客車輛,在經過第1個感應線圈時,車道天線未讀取OBU相關信息,車道攝像機自動抓拍來訪車輛圖片並保存到本地硬盤,係統同時提示保安發卡,駕駛員領卡,並在IC卡讀寫器上刷卡後,自動欄杆打開,車輛進入停車場。

3.2網絡層分析

從IEEE 802.11b/g到IEEE 802.11n,無線技術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的無線技術還沒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在很多方麵它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目前的網絡傳輸中,由於停車收費描述的信息量小,所以在架設網絡傳輸層時采用於DSRC是采用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信息的雙向傳輸將車輛和道路有機地連接起來,主要由車載單元(OnBoardUnit,簡稱OBU)、路邊單元(RoadSideUnit,簡稱RSU)、專用短程通信協議和後台計算機網絡構成,在智能交通係統中實現路與車之間信息傳輸、交互的通信係統。局域網采用星形以太網結構10-100Mbps,傳輸線纜UTP-5。由於車道計算機和收費控製室計算機距離較遠,為保證傳輸質量,這二部分之間采用以太網交換機通過多模光纜連接,采用多模光纖主要是考慮到距離一般在3KM以內,防止信號過強引起反射,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

3.3應用層分析

據調查顯示,北京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係統(ETC)用戶數突破100萬,占全市小汽車總量的19.2%,成為全國首個擁有百萬ETC用戶的城市,ETC用戶比例接近全國的五分之一。

據悉,山東和山西並入京津冀聯網區域工程已於2013年4月啟動,京津冀魯晉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電子收費係統計劃於2013年年底前實現五省市的聯網,將直接為區域經濟圈帶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用戶隻需在車上安裝電子標簽(一個普通手機大小的黑色盒子),進出收費站時走ETC專用通道,就不用停車。隻要保持20公裏/小時的速度通過道口,係統會自動讀取信息,並扣款,整個過程隻需兩三秒鍾。個人申請成為ETC用戶,需攜帶個人身份證、銀行信用卡、車輛行駛證原件及複印件,到銀行各網點填寫申請表。沒有銀行信用卡的用戶,需先辦理銀行信用卡,信用卡審核時間為10-20個工作日。

4 總結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薄弱,區域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以及車輛用戶消費能力極不平衡,規模化推行聯網ETC係統的物質基礎與市場條件仍未具備。因此,我國需要一個長期的、嚴謹的認證過程來形成聯網ETC的標準,而不能脫離實情、國情,照搬國外標準並匆忙加以推行,否則將不僅起不到規範市場的作用,反而會導致寶貴的公路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資產流失。

作者簡介:

劉凱(1990—),男,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物流工程專業;

孫秋惠(1987—),女,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物流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