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隨著網絡的大大普及,近年來,電腦和網絡真的是走進了千家萬戶,網絡資源豐富了人們娛樂生活網絡,為人們建立了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網絡遊戲更是成為許多人流行休閑的放鬆方式,互聯網的發展對宅男宅女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網上娛樂、購物交易訂餐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輕車熟路,無須邁出家門,就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加之外來的各種關於動漫網絡的信息,和宣揚“宅”文化影視作品,也使得年輕人逐漸被這種氣氛所影響。
其次,多元文化的衝擊與交流。隨著不同文化之間,互相接觸與影響,導致彼此互相刺激、學習、融合或衝突,人們對於不同文化的接受力更加包容,使得“宅”這種外來文化在中國社會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二)個人原因
探討個人原因時,主要從心理層麵對“宅”現象進行深層次的剖析。首先,彌補自身交往的缺陷。由於“禦宅一族”多是獨身子女,他們從小就習慣了獨處的生活,習慣了自娛自樂。他們不擅長與他人交流,有著極其自我的性格。因此很有可能導致性格內向和交往障礙一方麵他們極其渴望與他人交流,尋找知心朋友,一方麵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們始終不得要領,如果再遭遇挫折會更加自卑,宅在窩裏不再出來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開始尋求網絡,在虛擬的時空中塑造自己想要的性格,寄托於虛幻的感情。
其次,緩解壓力逃避現實。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麵臨更多的壓力,如學業、工作、情感人際等,也會在激烈的競爭下遭受挫折和打擊,麵對逆境有的人選擇直麵而上,而有的人卻選擇了逃避,宅就成了人們的一個避難所,其實很多人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麵對的殘酷現實,可就是不願努力克服,於是放任自流,宅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再次,網絡可以幫助宅人實現各種需要。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中的人的五個需求層次隨著網絡的普及,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通過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可以“宅”在家裏通過網絡來完成。社會和論壇滿足了“社會需要”和“尊重需要”。而第五個需要的滿足,隨著網絡虛擬世界的來臨而得以實現,虛擬世界將溝通、培訓、創造、交易、商務、娛樂結合在一起,而又不需使用者舟車勞頓,隻要“宅”在家裏動動鼠標,就可以讓“宅男宅女”們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宅生活”隻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狀態,對任何人而言,這都絕對不是最終的生活目標。樹立並認同了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批判地對待“宅”現象,因“宅”而改變的生活觀念、狀態回歸主流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參考文獻:
[1]群邑智庫.聚焦“宅世代”——中國宅男宅女研究報告[J].中國廣告,2008(6).114-117
[2]趙思.淺談“禦宅”現象及其心理分析.科教文彙[J],2009.4
[3]王申.禦宅現象研究[D].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9
作者簡介:
葉露露(198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2011級人類學專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