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對策(2 / 2)

2.市場經濟的變化,社會不良風氣的出現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西方的享樂主義、追求刺激、拜金主義的風氣也開始在未成年人中進行蔓延。為了追求物質享受,未成年人往往不計後果,不惜使用任何手段,最終背離社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解決措施

1.家庭教育極為重要,我們要做好第一道防火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溫暖可以塑造出一個懂事、有禮貌、知道感恩回報、人格健全的好孩子。反之則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壞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用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暴力方式來對待孩子,有句老話“人不是打怕的,而是敬怕的”,因此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最終達到在根源上解決問題。

2.學校應當加大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關注,做好第二道防火線

未成年人處於初中、高中階段,麵對巨大的升學壓力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校建立一個心理輔導機構,請專業的心理老師開設相應的心理輔導課,普及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成為複合型的人才。同時也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監督和培訓,杜絕危害學生的行為出現。

3.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力度,做好第三道防火線

丹尼爾·格拉澤的不同認同理論認為,傳媒是犯罪人學習犯罪技巧的一種重要途徑。未成年人極其容易模仿黃色傳媒和暴力影視中的情節,也容易受到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的長期影響。因此“掃黃、打黑”活動必須定期進行,杜絕黃色和暴力錄像與圖書的發行和流通,以達到淨化文化市場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幹擾的目的。在淨化文化市場的同時應當對相關部門進行監督,促使他們做到權責相統一,杜絕相互推諉。

4.健全和完善法製的建設,做好第四道防火線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據。想要更好的加以實施這二部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與教育,就需要社會各個方麵的配合與參與,加大對這二部法律的普及力度。在實踐過程中,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輕微、危害不大,對此我國刑訴法也在特別程序中對未成年人做出附條件不起訴、審理時不公開以及犯罪記錄封存等積極的措施。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犯罪的實施機關為社區矯正機構,完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教養和改造,以此來加強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製度的建設,最終達到“挽救、教育和改造”未成年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遠煌.中國現階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趨勢[J].中國法製網.2010.1

[2]鄭振遠.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原因及其預防對策[J].2012.11.25

[3]曲小衛.淺析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及預防措施[J].2011.07.08

[4]李超.天津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任務[J].20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