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否認網絡言論泛濫帶來的負麵影響,但網絡言論自由帶來的價值是巨大的。因為言論自由作為一項憲法權利寫進憲法已經許多年,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實現。全麵的促進網絡言論自由其主要作用和意義之一就是推動言論自由這一憲法權利的落實和實現。人們可以憑借網絡,自由討論國家大事,傳播各種信息。在傳統政治時代沒有做到的事情,在信息時代做成了,此應為值得歡呼之事。不但如此,網絡言論自由功能之二是推動了另一項憲法基本權利的實現——輿論監督權。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這一條文是有關公民監督權的規定。監督權是公民的一項憲法基本權利,通過輿論監督則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方式。輿論監督權是通過輿論行使監督或說通過輿論的方式達到監督的目的。它是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體現,是公民參政議政的一種形式,是現代憲政製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總而言之,網絡背景對於言論自由的發揮有兩麵性,它在為言論自由提供最佳實現平台的同時,也會使言論自由的濫用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四、網絡暴力的應對策略
從上麵可以看出,網絡暴力並不屬於言論自由正確行使的範圍之內。所以杜絕網絡暴力,才能真正實現言論自由。
(一)加強網民的自律教育
整治網絡暴力,首先要加強網民的教育引導。針對不同群體的網民也可進行有區別的教
育引導,這是整治網絡暴力的有效手段。針對青年學生網民,可以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網絡教育課,舉行相關內容的主題班隊會,樹立正確的運用網絡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針對青年非學生網民,可以通過各種公共媒介宣傳網絡教育,使廣大群眾意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能夠主動抵觸網絡暴力,至少不主動傳播。
(二)立法規範網絡
要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暴力,需要通過立法來規範網絡的運行,以減少網絡暴力的發生。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前瞻性地製定了與互聯網相關的政策規定,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已經促使現實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絡暴力這一新生事物顯然不再適應舊的規定。
(三)實行網絡實名製
網絡的匿名性是導致網絡暴力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推行網絡實名製,以限製暴力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雅玲.網絡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對策[J].發展,2009,(11)
[2]王滿榮.網絡暴力的形成機製及治理對策探究[J].蘭州學刊,2009,(11)
[3]付剛,吳倩.網絡暴力的危害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