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於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使教學形象化,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
2.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把知識以一種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
3.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幫助語文教師理清教學思路
在語文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是一種很實用的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教學情景,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於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1.時髦化
時下一些教師為了展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置教學內容、目的於不顧,令多媒體“赤膊”上陣,一味地趕時髦,以錄像代講解,以錄音代範讀,以屏幕顯示代板書,忽視了對傳統教學媒體的再研究和再利用。
2.繁瑣化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舍簡就繁,避易求難。明明是一段教師或學生均可朗讀好的詩文,或有現成的朗誦帶,卻棄之不用,硬是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將之剪輯、翻錄到光盤中,然後用多媒體播放,使得作為培養學生“讀書”主陣地的語文課堂不再有“琅琅之聲”。此是誰人之過?這種勞思、傷神、費勁的繁瑣化做法,於人於己又何益之有?
3.低幼化
目前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對文本語言的品味,使學生隻會沉醉於“小燕子”“豬哥哥”等通俗形象的癡癲瘋狂,卻不領悟“屈原”“竇娥”等文學形象的光彩耀人。如此下去,學生的個性何在?創造力何在?民族的希望又何在?多媒體豈不要成為罪大惡極的現代“殺手”?
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目前語文教學中的誤區提出如下對策。
1.注重實效性
任何媒體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性,隻有把多媒體的功能進行合理組合,充分發揮其特性,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最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使學生“學無止境,其樂無窮”。
2.強調擇優性
教學媒體不可拿來就用,而是要有選擇、有設計地運用。不能不用,更不能濫用。要遵循擇優性原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教師在選擇教學媒體時,必須從教學係統的整體性出發。
3.正視局限性
對現代媒體要創造性地使用,切忌背離認知規律和電教原則照抄照搬。既不要因為多媒體有不足而退避三舍,也不要因多媒體有優勢而泛濫成災,更不要因為傳統媒體有缺點而棄之不用,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正視其局限性,揚長避短、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