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語
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是通過運動參與的形式得以實現的。例如,在上排球攔網課時,因為排球攔網動作需要製空時間,我改變了以往慣用的教師講解、示範,采用了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遊戲中,看誰在空中製留的時間長,讓學生自主學習體會動作尋找感覺的方法。這樣淡化了攔網技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進行創新體驗與練習,既提高了投擲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投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本文通過對甘肅省中學體育課排球教學的現狀從教學模式、課程模式、教材建設和師資力量等方麵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需建構符合實際的排球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加大中學排球教學開展的經費投入並提高場地利用率;全麵提高體育教師的排球教學專業水平,搞好排球教師培養。實踐證明,以排球教學為突破口,學生的各項素質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達標測試中,達標合格率100%,良好以上的達到82%,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學習排球,鍛煉了學生的柔韌性,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體育課也變得生動多彩,更吸引人了。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排球的基本技巧,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質
參考文獻:
[1]陽劍,劉海元.新課程背景下的排球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8(6)
[2]張外宏,孫洪濤,蔣先龍.體育科學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10:473-476
[3]胡小明.民族體育[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3
[4]王國洪.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J].貴州體育科技,2010(1):42-43
[5]鄧陳亮,餘喬豔.銅仁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狀調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7)
作者簡介:
張凱雲(1992—),男,漢族,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