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英禮貌語用法的差異
(1)稱謂的差異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對他人和自己的稱呼是不可避免的。在中文當中,稱呼別人的時候,通常會考慮他人的職務、職業、性別、年齡等因素,通過綜合考量才能找出最適合的稱呼語。比如,李醫生、李女士、李小姐等等,往往可能是不同場合下對同一個人的敬稱。而在英美文化中,稱謂主要是基本的稱謂詞(Miss/Mr/Mrs等)+姓,如Miss Li,或者直接稱呼對方的姓名。而在中國,非相同輩分的人之間直呼姓名似乎不太禮貌,尤其是晚輩對長輩應當使用尊稱,以表示尊敬和自身的教養。另外,中國人將親戚有堂、表之分,還有姐妹兄弟之分,而在英語中僅使用sister、brother、uncle、ant、cousin概括。
(2)問候語不同
當人與人見麵,尤其是認識的人見到時,一般都需要打招呼,有點頭示意的形式,有簡單握手或深情擁抱的形式,更多的還是選擇運用語言交流。在西方國家,大家見麵常用“Hi””Hello”,稍微久一點沒見麵的用“How are you?”或者“What is up?”或者“How is it going?”等詢問近況。如果是兩個不太熟的人交流,一般選擇天氣或者足球等相同愛好引發話題,繼續交流。而在中國,通常見麵用“你好”或者熟悉一些的用“吃了麼?”問候對方。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側重和內涵存在差異。但依據一份權威的調查研究指出,相比較而言,西方問候的話語更會使人產生鬱悶,當人心情不好時聽到如此“揭傷疤”式“最近怎麼樣的問候”會產生危險的後果。而東方式問候,體現出人們的簡單和“民以食為天”的本性,更容易產生樂觀的正麵效應。
四、語言學習的啟示
語言是傳遞信息和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詞彙和語法知識的簡單積累過程,更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理解不同民族語言文化內涵的過程。在學習不同的語言,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之時,應當適當培養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培養自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運用,為了建立良好的個人甚至民族形象為了避免交流中尷尬或衝突的發生,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10):217
[2]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J].Language in society,1973,2(01):45-79
[3]Stadler S, Spencer-Oatey H. Sino-British interaction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