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RP環境下的成本管理(2 / 2)

成本核算模塊是通過對成本核算對象的定義,對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各種費用分配方法的選擇,自動對其他係統傳遞的數據進行彙總,計算出產品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四、ERP成本管理優勢

在製造型企業會計中對成本核算一般使用: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三種核算方法。分批法指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賬,用以歸集生產費用並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是按照產品品種和每種產品所經過的生產步驟歸集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類法是按照產品類別歸集生產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實際上,無論選擇何種成本計算方法,其原理性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歸集和分配的問題的處理。

對於以上的成本處理不同方法在ERP管理中都是一樣的處理,都是根據生產的訂單分批別采用分項逐步結轉分步法計算成本。ERP的成本計算采用的是成本滾加法。在ERP中,成本的計算是通過物料清單BOM進行的,按照物料清單BOM所規定的物料之間的層次、需求關係和製造過程,從產品結構的最底層開始,從低層向高層逐層依次累加。BOM中需要列明生產某一種產品需要的全部物料,將所有的物料按實際生產裝配過用,計算出各類完工產品的總成本,然後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配計算出類別內各種不同品種、規格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在之前傳統的成本處理的手段條件下,企業需要因地適宜程進行分層排列,標示每種物料的層次、編號、規格、單位,若企業采用標準成本法的話,還要列出每種物料在該產品中的用量標準。BOM既是進行成本計算的基礎,也是運算物料需求、編製物料采購和生產計劃的基礎。在成本BOM中,處於各個不同層次的物料的成本都包括兩部分:(1)本層發生的成本;(2)從下層累計的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之和稱為加工成本,是物料在本層發生的增值,也稱為增值成本。加工成本同低層各項成本累加起來,就組成了滾加到本層的物料成本。在產品的BOM中,隻有外購件是隻有直接材料成本而沒有加工成本的,當外購件進入上一層後,如果發生加工作業,則發生該層的加工成本。如此逐層由底層向高層累加,最後到達頂層得到產成品的成本。每一層物料的成本都由本層增值成本和低層累計成本兩部分組成。

事實上,ERP中的成本滾動計算法原理已經表明ERP的成本計算可以明細至每一件在製品、每一道工序,關鍵是在設計BOM時要將需要加以控製和報告的物料設計成一層,在工序上要將需要加以控製和報告的工序單獨作為一道工序,而不是與其它工序混雜。ERP成本管理模塊能夠對企業的全部生產活動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製,不僅可以根據其生產特點和工藝流程確定成本對象,按步驟,品種,批別進行成本計算,還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得到各種決策支持信息,理論上ERP可以提供每一批每一步每一種產品每時每刻的成本信息,而在手工核算時,要想了解這樣的成本資料是不可能的,或者為得到這樣的成本資料代價是高昂的。總的來說,利用BOM的ERP成本核算是在原有成本核算方法基礎上的創新,更具有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羅勇.關於成本管理再思考[J].財會通訊,2000.(2)

[2]錢春萍.財務分析[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

[3]馮麗霞.企業財務分析與成本管理評價[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