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省機械裝備製造業在技術自主創新和模仿創新方麵的弱勢,導致了大多數機械製造企業沿用了幾十年未變的、傳統、落後的工藝及裝備,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1、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費現象嚴重;2、產品的回收利用率極低;3、廢舊或閑置設備回收和再利用率低;4、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無法及時進行處理或根本得不到無公害處理。這對實現高效節能低耗的集約型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麵,機械裝備製造業工業中的高技術的廢棄物回收設備、資源、能源的綜合性利用設備提供還顯不足,導致工業企業在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麵缺乏一定的設備支撐。
(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直到現在,山西省的機械裝備製造企業依然停留在仿造、試湊的傳統產品設計模式,缺乏專業性的、新型的科研技術團隊,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創新能力低下,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品,行業的核心技術仍長期被國外跨國公司所掌握著,對外依存度高。
山西機械裝備製造業也正是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技術上沒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導致企業長期被定位在能耗高、效益低、環境汙染嚴重的中低端產業價值鏈上,有限的利潤使得難以推行持續性的自主創新,而形成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據統計,2011年12月,山西機械工業整個行業的能源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上升到48%。
(三)企業集中度低,缺乏大型的龍頭企業,專業協作化水平差
山西的機械裝備製造業目前存在著中小企業數量較多,布局分散,產品品種單一,企業自己很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現了中小企業都在同一個大市場中進行激烈競爭的狀況,而且也沒有充分利用山西這一能源基地形成具有區域內行業特色的優勢產品。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中小企業集群也沒見雛形,單個企業相對孤立,專業性整體協作化水平差,且大多數企業的生產創新能力低下,這就使得多數企業的廢棄物無法實現循環利用,形成了資源的浪費,無意中增加了山西省機械裝備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也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
五、結束語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機械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正麵臨著嚴重的資源約束,當經濟向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山西機械裝備製造業正麵臨著從主要依靠消耗資源來支撐發展的階段向主要依靠技術創新支持發展階段的轉變。本文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以山西裝備製造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了山西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收集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於循環經濟及其山西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路徑在理論上作了進一步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譚元發.兩型社會背景下裝備製造業循環經濟與管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
[2]馮之俊.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與展望[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0,(2)
[3]敬春菊.裝備製造業的係統化運作模式研究.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6):23-24
[4]王剛,孫延華,李爾彬.國外循環經濟的研究、實踐及發展概述,[J].中國林業經濟,2009,(9)
[5]李偉.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典型模式及啟示[D].西北大學,2009
[6]轉型山西:產業集群破解裝備製造業難題[N].人民政協報,20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