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製度規範問題,會計準則是規定會計確認、計量、加工、整理以及對外提供財務信息的基本規範,但其適用的靈活性和準則的某些原則性規定,為那些存心作弊,有意造假的單位進行會計操縱提供了可乘之機。如:存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就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著多種備選的會計方案,給人為調節成本和利潤提供方便。又如謹慎性原則,收入與損失的估計等,也大量摻入主觀與隨意的因素。由於會計準則、製度本身的缺陷導致個別企業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提高企業利潤。如利用債務重組、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等多種手段,虛構經濟業務、從事不等價交換和進行違規會計處理,造成企業經濟交易失真,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從注冊會計師的作用分析
在市場經濟下占主流的審計製度是以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為主的審計製度,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采用的是自律模式。但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也有市場競爭,必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們必須在競爭中贏得客戶,求得發展。也就很難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在其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與維護審計獨立性發生衝突時,在風險成本不高的情況下,犧牲自身的經營目標去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這就成了審計獨立性弱化的一個隱患。從而使得作為“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不能真正起到經濟監督的作用。另外,就我國而言,當前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監管還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嚴格監管機製,並且也有部分事務所的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低下,因此造成了在審計服務中不能很好地執行獨立審計的職責而夥同企業聯合造假。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治理對策
首先,通過妥善解決國有股減持、流通問題,將大股東地位讓位給社會公眾或企業法人。他們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必然將真正建立起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相互製衡,責、權、利明確,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規範運作的內部治理結構。在這一係統中,委托方可以根據某些假設(如關於代理人偏好和衝擊的分布函數等信息),根據經濟行為的結果為代理人確定一個報酬方案,實現“激勵相容性”,在這個方案下,代理人將不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時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這樣使得所有者到位並激勵充足,董事會及其成員忠實履行“委托人”職責,管好自己的執行機構,經理依章程和職責行事,監事會具有相應的地位並能履行相應的監事權力,能切實監督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公司經營管理係統,從而構成對會計信息質量具有較強需求壓力的內在約束機製。
其次,積極培育經理人市場和資本市場,一方麵形成對經營者的外部約束機製,增強經營者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另一方麵進一步規範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建設,鼓勵市場並購行為,活躍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對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外在的約束力。具體來說,應建立職業經理人員檔案製度。其職業檔案信息將會極大的影響經理人市場對他的需求及其“均衡價格”,包括會計舞弊等在內的所有道德風險行動會導致他被人取代,甚至身敗名裂。職業經理人市場優勝劣汰的機製將為經理人員營造一個充滿誘惑和壓力的奮鬥環境,這顯然會有助於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同樣,資本市場、兼並市場也要按市場的法則進行運作,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較完善的係統,從而構成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較強需求壓力的外在約束機製。
最後,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體係。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完善的公司內外部治理製度最終要落實到法製建設上。美國20世紀20年代經濟大危機前後,虛假會計信息充斥證券市場,政府通過法律將會計責任明確界定至經理人員並予重罰,由此較好地杜絕了虛假會計信息的泛濫。這一經驗值得借鑒。所以,我們要加快以《公司法》、《會計法》、《證券法》為核心的一係列法律條文的修改完善工作,使公司內外部治理的運行有法可依,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杜絕會計造假行為的產生,使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有效地提高,使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更完善,使國民經濟發展得更快更穩。
參考文獻:
[1]吳玉彬,張嘉.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國商貿,2012,33:69-70
[2]丁沛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中國外資,2013,04:112
[3]萬俊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有效提升策略[J].中國商貿,2013,0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