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及可靠性探討(2 / 2)

3 提高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3.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當前,在我國,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普遍低下,使得了所披露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關性很難得到保證,不能完整地、如實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進行反映。因此,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首先,健全培訓教育體係,提高其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不僅要加強會計人員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而且要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培訓,促使會計人員自覺抵製違法亂紀行為,依法履行崗位職責。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提供者,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道防線,會計人員既是執法者,又是守法者,隻有守好法,才能執好法,因此,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自律教育,使其弄清作為具體執法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形成嚴諄科學的工作態度和職業自律習慣,這才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其次,建立和完善激勵機製,依法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再者,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違紀的會計人員要依法取消其從業資格,追究其法律責任,做到有獎有懲。

3.2健全及完善會計法律製度及會計準則體係

(1)健全相關的會計法律製度

首先,要細化量刑及處罰的依據。會計法律製度中存在很多“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等類似的依據,其可操作性不強,因此要有具體的補充規定。其次,要明確企業的會計責任人。防止企業負責人指使或是強製會計人員利用會計信息係統舞弊,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完善會計法規體係,增強可操作性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一個原因就是會計規範建設上存在缺陷,法規的製定總是滯後於會計問題的出現,使會計工作特別是會計核算中遇到的新問題無明確規定,因此給企業留下了謀取私利的空間,提供了操縱會計信息的機會。因此,應當盡快健全及完善會計規範體係,盡早地實現喝國際貫例的銜接。

3.3加強對會計信息監督機製的建設

完善的監督體係是各部門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監督行為,避免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缺乏聯係與溝通的行為,使企業會計信息結果人為控製的現象得以扼製,使會計信息能以其真麵目展示在信息使用者的麵前,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麵就監督主體而言,從企業內部看,我國絕大部分企業的內部監督機構是企業自行設置,由企業領導直接任用,這樣就難免出現會計信息是為經營者的意願而服務的,企業的實際經營成果就得不到真實客觀的反映,也就談不上會計監督作用了;從企業外部看,近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人數隨不斷增加,但是遠遠不夠,且注冊會計師的業務執行範圍十分狹窄,大部分鄉鎮企業、集體、國有的年度會計報表目前仍然還沒有列入監審的範圍。

4 結語

相關性與可靠性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對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進行權衡時,應該將可靠性放在首要位置上,強調可靠性的基礎地位,如果急於提高相關性則無異於舍本取末,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證的前提下,再盡量提高相關性,進而全麵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參考文獻:

[1]李亮.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淺析[J].大觀周刊,2012,(8)

[2]李瑜,賀華磊.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辨析[J].商業會計,2014,(6)

作者簡介:

黎曉蘭,女,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