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問題與對策(2 / 2)

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對策

(一)更新信貸管理理念,樹立信貸風險意識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實現對信貸風險的有效管理是促進商業銀行正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要認真貫徹“三個辦法一個指引”中的原則性規定,重新樹立正確的信貸風險觀念,自上而下改變傳統的信貸思維和信貸營銷觀念,正確處理好信貸風險管理與提高運作效率的關係,化被動式的風險防範為內在式的主動風險防禦管理,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貸管理流程,做好貸前、貸中及貸後管理

通過各部門的全力配合,對於貸款流程進行有效梳理和優化,確定涉及貸款流程的各個環節,包括賬戶開立、授信審批、發放支付審核等的詳細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從製度上為信貸管理打好基礎。

1.強化貸前調查

充分運用風險分析工具和量化的標準化指標體係,按照科學的計算方法,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未來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全麵了解和掌握借貸者的財務及經營狀況,有效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實現信貸風險的正確評估。在綜合考慮客戶守信度、財務風險度、經營風險度的基礎上確定對客戶的授信等級。推行嚴格的專家審批製度,強化貸款審批環節,提高發放和支付的審核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支付審核在控製貸款資金流向方麵的作用。

2.做好貸中管理

建立健全客戶信貸的檔案管理機製,積極鼓勵提倡信貸人員深入客戶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密切關注客戶經營狀況,幫助客戶進行精細化管理、節約財務費用,與客戶建立起長期共贏的合作關係。對於不利於還款因素的出現,要及時采取措施,控製和化解信貸風險,使信貸資產處於優化狀態。

3.注重貸後管理

要充分意識到貸後管理的重要性,克服“重貸輕管”的錯誤理念,提高對貸後管理的認識。按照“一戶一策”原則,製定針對性強的差異化貸後跟蹤管理方案,實現貸後管理的精細化。建立起動態的監控機製,提高對客戶的監測頻率,變事後管理為超前管理,實現貸款風險管理監控的到位。加強對貸後管理流程中關鍵性風險點的檢查力度,主動查找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發現問題,落實好檢查整改工作。

(三)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信貸隊伍的建設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激勵,切實積極落實以人為本、激勵與約束並重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提高商業銀行的信息經營管理水平。建立長效的信貸培訓機製,定期組織相關的培訓,內容涉及業務能力、知識水平及職業道德建設各個方麵等,提高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防止由於個別信貸人員的個人因素而產生錯誤的貸款決策。加強信貸人員的選拔工作,為信貸隊伍不斷地注入新鮮的血液,提高其活力。同時可通過考試選拔的方式挑選專業的評估人員,保障評估人員隊伍的專業性。再者,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信貸績效考核和激勵機製,使得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價值得到肯定和回報,充分調動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魏曉娜.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信息不對稱研究[J].經濟論壇,2009(22)

[2]顧曉安,盧蕾.問題貸款[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2)

作者簡介:

陳建琪(1976),男,江蘇張家港人,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