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中層領導的禦下法則(1)(1 / 3)

中層領導與下屬之間既是一種上下級關係、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又是一種同事關係。一般說來,前一種關係順理成章,不難處理好;而後一種關係就不是任何一個中層領導都能處理好的了。從實際情況看,有些中層領導在工作中過於偏重領導與被領導關係,而較少考慮同事關係,甚至在這方麵存在不少毛病和失誤,有意無意之間造成了下屬的反感和不快,導致心理隔閡。對此,他們卻還渾然不知,依然我行我素。顯然,在這種不和諧狀態下相處共事,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很難充分發揮出來的。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中層領導,在履行領導職責的同時,很有必要認真考慮如何處理好與下屬的同事關係,贏得下屬的好感,從而同心同德地做好工作。

9.1與下屬相處的法則

作為一個單位或部門的中層領導者,其責任是盡力調動下級的積極性,使下級努力工作以保證本部門的目標能得以順利實現。融洽和諧的上下級關係,是實現工作目標的必要保證。

9.1.1增強服務意識

中層領導要主動關心下級的疾苦,積極幫助下級解決各方麵的困難,熱情地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創造方便條件。那種隻想支配下級而不願意為下級服務,甚至利用權力中飽私囊的中層領導者,是不可能獲得群眾擁護的。人們常說,領導眼裏有群眾,群眾眼裏才有領導。

9.1.2做到言而有信

中層領導對下屬許下的諾言或答應解決的問題,要加以兌現;假若一時無法辦到,則應當誠懇地說明原因,不要不了了之或幹脆丟到腦後。言而無信,與下屬的關係就隻能是疏遠或惡化。為了做到言而有信,許諾要符合實際,要經常查看兌現與否,要積極為實現諾言而作出具體努力。

9.1.3盡量知人善任

中層領導知人善任,對下屬分工合理,可以使下屬心情舒暢,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否則,會使下屬感到壓抑產生抱怨情緒。有的下屬雖有一定缺點,但確實有工作能力,,有的雖勤勤懇懇,卻缺乏魄力,還有的雖表現積極,但僅僅是在上級看得見時才這樣做。中層領導對此必須正確認識和正確處理,才能使下級心悅誠服。

9.1.4注意廣開言路

常言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層領導者要得民心,通過下屬獲取有價值的東西,就必須確立下屬主人翁地位,完善進諫機製,鼓動下屬參與民主管理,激勵下屬多建議、建好議,積極為企業獻計獻策。“有諫不納必傷民心”。如果中層隻要求下屬照指令幹活,不給下屬進諫機會,下屬隻能按部就班、聽之任之、不反映問題、不拓展業務,企業管理就沒有了活力。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中,下屬對市場變化最敏感、反應最快捷,下屬的建議很有采納價值。舉一個決策失敗的例子:某公司準備上馬一個項目,公司的領導和中層管理者對國內外相關資料進行了周密詳盡的考查,又通過了專家的理論認證,項目非常可行,就決定上馬。但項目論證時有一些一線的營銷人員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在西部地區建設國內外高檔家俱生產線,不符合當地的實情,可這個建議並沒有被采納,其結果是工程上馬又下馬。因為本公司生產出的高檔家俱在當地無法被用戶接納,轉銷外地成本高無競爭力,此項目亦告失敗。中層領導要得到下屬的主動諫言,就必須為下屬創造一個民主工作環境和激勵下屬思考問題、反映問題的條件;中層領導者要充分發揚民主,盡可能地拉近與下屬之間距離;中層領導要具備仁愛思想,營造一種“大家庭感情”的企業文化,即一個企業象一個家庭,大家都是成員,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無尊卑之分。上級與下屬關係密切,每個下屬都有愛廠如家的責任感,誰還有賢不進嗎?企業實行廠務分開、“門戶開放”,不拘形式地廣聽意見,怎會有諫不納呢?中層領導對下屬的諫言應快速處理,給下屬及時反饋,讓下屬關心的問題盡可能落到實處。這樣下屬有了進諫的機會,才會主動地關心工作、思考問題、反映情況。

中層領導遇事要注意同下屬商量,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鼓勵下屬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應當歡迎下屬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批評意見。這樣,才能使上下級之間增進了解,消除隔膜,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加接近。當然,有時下屬意見會不正確,對此,也需要適當地做出解釋。

9.2讚美下屬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