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付阡陌,一世黯然損。千緒落幽徑,回首成碑文。
回頭崖下,四季如春,煦光迷人。乍一看去,青青芳草,幽語花香,潭邊薰煙彌漫,蝶蜂妒舞。
兩側的木樁新枝抽嫩,節節高升。崖壁漁女魔神,金剛壁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蘭陵擦擦額頭上的汗珠將好奇的眼光轉移到江湖的身上,隻見江湖胸口的血液不停的往外浸染,蒼白的臉色在溫和的崖下顯得有所憔悴。
上一刻他還如狂獅猛獸般殘暴不仁,此時,他卻如溫順的羔羊均勻的呼吸著,蘭陵不解的注視著昏迷的他,他到底是何人?一個山野少年,無名無姓卻不卑不坑,不驕不燥。
若不是走火入魔,他真會歸隱山林,從此不問世事?
蘭陵看膩了為名利拚殺的虛偽,見多了被世俗所累的尋常之人。而他,卻視名利如糞土,一心如湖水般淡泊寧靜,這是何等的胸襟?要做到這點,一般都是年近花甲之年的人才會悟透人生,看穿世俗,難道他遠離塵囂隻是為了逃避不為人知的過往才會無心世俗?不,如果真是這樣,那他為何不出家修佛,削發為僧?
漸漸的蘭陵看江湖的視線變得模糊起來,她對江湖揣測,疑惑。但當她看見江湖滿身是血的躺在了地上她仿佛忘記了害怕,忘掉了他獰猙狂躁的麵孔,於是,她小心翼翼的挪到他身旁仔細的查看著他的傷口。
隻見傷口無縫,血似破皮噴湧而出,隻見江湖的臉色愈發蒼白,嘴唇漸漸失色,蘭陵看著他的病情頓時束手無策。
她轉動著眼珠打量著崖壁,隻見氤氳的潭霧邊幾株芍藥,蘭菊爭芳鬥豔,她頓時嘀咕道:“夫子曾說白草皆是藥,芍藥乃花之冠,自可止血養顏,有辦法了……”
她連忙快步來到潭邊,當她彎下腰採下花瓣時卻發現一塊陳年的白絲綢恰好凋落在芍藥的根部,似紅花玉液用畢生精華浸染而成,她好奇的拾起絲綢展開一看,隻見絲綢上一首血詩寫道:“夜風寒,人不寐,輪回錯生把君醉。月不照人心,心不相萱結,詩嫣薄情負郎於山野。恨茫生,怨人間,三月中庭梨花淚,梨花淚,君莫倚闌愁望月,望愁月,月已不再歸。詩嫣絕筆”
她仿佛看到了一段無奈的悲情戀人,字行裏透漏出了提筆人的不舍與無奈,頓時,她的心頭一酸,不知道是為提筆人的無奈的人生感到悲涼還是為被棄的男人感到心痛,那一刻,她的心異常的糾結,那詩嫣是誰?被拋棄的人又是誰?她想,此處雖崖高萬丈,與世隔絕,卻也寧靜愜雅,為何會有一段悲情的鴛鴦故事流傳?或許,這個崖潭本是寒冷之處,那個夜晚,曾經有對戀人流了一顆千年之淚,滴穿了桎梏冰冷的封地!
風撫動她的發絲,她從遐想中回過神來,她立馬跑到江湖旁邊將他的衣襟撕開,隻見寬闊厚實的胸部鏗鏘有力,她用指尖輕輕的碰了碰,微妙的熱量從江湖的身體傳來,她的臉頰瞬間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