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國經濟建設熱火朝天、社會進步日新月異、黨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各種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也日顯突出。在形形色色的矛盾當中,黨中央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才,在於人才資源的開發和管理。
回顧幾年來黨中央關於人才強國戰略的安排和各級黨委、政府所采取的一係列人才培育措施,可見一斑。
本世紀初,《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曾指出:“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隨後於2001年初的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著重把人才問題單列一條加以論述。2002年5月8日,江澤民同誌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會上所作《全麵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大力推進科學技術創新》的講話裏進一步站在振興中華民族的高度,闡明了人才資源的強弱是國家興衰的第一要因。他說:“人才競爭,是我國麵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但是人才資源並不豐富,結構不盡合理,創新能力還亟待提高。我國正處在科技人才新老交替的關鍵時期。當務之急是要抓緊實施人才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下大力氣培養優秀的年輕科技人才,提攜和培育他們茁壯成長,使他們擔負起我國科技事業繼往開來的曆史重任。”隨後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戰略方針,強調要把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十六大以後,中央又先後批準下發了《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和《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2003年5月2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再次強調要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和黨管人才原則。2003年12月19~20日,中央召開了劃時代的人才工作會議,胡錦濤同誌和溫家寶同誌發表了重要講話,接著於2003年12月31日作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采取的一個重大的戰略舉措。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貫徹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環境,進一步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優秀人才高度密集的執政黨,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人才資源強國,這對於推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對於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正如胡錦濤同誌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的那樣:“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全黨同誌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麵,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提供重要保證。”他強調:“做好人才工作,落實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當代世界和中國深刻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