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錦化肥負責代南湖化肥償還信達公司現金500萬元;
剩餘的1500萬元轉為信達公司所持南錦化肥的股份。
2000年下半年,信達公司收到南錦化肥代償現金70萬元,增持對南湖化肥的股份1500萬元。
2003年湖南省有關部門決定,將南湖化肥整體轉讓給一家深圳民營企業———深圳遠達公司(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深遠公司”),南湖化肥所欠債務由深遠公司與各債權人按所達成的重組意向代為償還。2005年4月,信達公司通過南湖化肥項目剩餘的430萬元債權處置方案,回收現金430萬元。
至此,信達公司通過對置換債權的再處置,從湘源、南興兩局項目上間接回收資金500萬元,並且仍持有南錦化肥公司的股權1500萬股。
(三)市場化中介業務的開拓(延伸創收層次)
2003年8月,在信達公司與湘源局簽訂剩餘債務重組協議的同時,達成了由信達公司方麵作為湘源局改製工作財務顧問的框架協議,雙方隨後簽訂了《財務顧問協議書》。
2003年下半年,信達公司作為南錦化肥公司的主要股東,在受托主持清理和處置南湖化肥所欠債務的重組事項時,發現湘源局除已置換給自己的1200萬元對南湖化肥的債權外,所轄其他煤礦仍擁有對南湖化肥約1500萬元債權(應收貨款)。於是,信達公司項目組主動上門與湘源局協商該筆債權的代收事宜,並簽署了《南湖化肥項目代收貨款協議書》,經過信達公司的斡旋,湘源局從南湖化肥收回被拖欠多年的貨款近千萬元,不僅解開了一個困擾已久的三角債死結,信達公司還從為湘源局收回的貨款中提取了5%的中介業務收入。
加上先前受債務人委托代為處置該筆債務所減免的金額中可提取的10%的中介收入(已簽代收協議),代收貨款業務的實施,取得了信達公司與湘源局、南湖化肥三方之間多贏的效果。
三湘源、南興兩局項目處置效果評價和啟示
信達公司管理的國家開發銀行1000億元剝離債權中,煤炭行業就占到60%以上,煤礦等礦山類政策性破產項目給人的一般印象往往是債權清償困難。破產財產處置變現率本來就普遍很低,而礦山企業待安置職工往往又偏多,兩者間的資金缺口很大。而信達公司在處置湘源、南興兩局這兩個項目債權時,在直接回收、置換回收、委托回收等三個方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僅累計實現現金回收1815萬元,還轉持股權1500萬元,更創造了一筆不菲的中介業務收入。與大多數經過訴訟和多輪談判波折的項目相比,項目組在這個項目上的處置全過程可算是相當順利,整個現金回收—資產置換—業務拓展過程顯得有條不紊且遊刃有餘,因此,認真總結整個過程的經驗對於煤礦行業的項目處置,特別是對集成多個項目聯合進行處置的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認真貫徹執行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方針政策
做好政策性破產項目的處置,吃透政策是基礎。這兩個項目處置過程中,以礦務局的名義借款,卻把債務轉嫁給實際用款人去承擔的做法帶有很強的政策強製成分,項目組事先對這方麵的政策和法律依據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研究,一開始就表明自己認可的態度,與其他債權人形成強烈反差,贏得了對方的好感,為雙方後續的合作打下基礎。
(二)與債務人協商破產債權處置時保持積極主動
項目組對湘源局某煤礦的債權以重組的方式進行處置,減輕了湘源局的債務負擔;在處理湘源局與南湖化肥之間應收賬款的拖欠問題時,積極發揮中介作用,為湘源局盤活了一項沉澱多年的資金。但對待項目處置對象搭車逃債等違規行為時,項目組也及時識別,並運用有關政策據理力爭。
(三)靈活運用處置方法
在處置方法的運用上,項目組通過換位思考,緊緊抓住回收現金這個核心,不拘於定式,靈活恰當的提出現金償還、以物抵債、債權置換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處置方式,既緊扣收現的主題,又充分考慮了對手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人所難,避免了對方產生抵觸情緒。
(四)處置時機把握準確
2000年4月至9月,從對破產煤礦進行專項調查啟動到兩局七礦項目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信達公司項目組奔波各地,連續攻克現金追收關、抵債物處置關、南湖化肥債權置換變更關,終於搶在破產程序啟動之前,將協議成果落到實處。在破產程序啟動後,債務人疲於應對破產財產的處置和上萬職工安置的時候,對剩餘債權的處置項目組則不急於求成,一方麵抓緊已破產終結債權的申報核銷,另一方麵時刻關心其破產進程,鞏固與有關人員的感情聯絡,為後續處置夯實基礎。當出現前一批項目破產工作基本完結,後續項目尚在起步階段的空當,項目組果斷抓住機會,一舉完成對剩餘債權的重組處置,為接收債權的處置畫上圓滿的句號。
本案例對政策性債轉股企業的處置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不僅體現在項目處置的多方式綜合使用,還在於一種對待處置項目的成熟心態。債務重組、商業性債轉股、委托資產處置業務等多處置方法綜合應用聽起來簡單,但是要在現實中做到則需要對項目的透徹了解,這是事前的功夫;要在處置中反應迅速,操作得當,這是事中的功夫;要在處置結束階段對所采用的各種處置方式妥善收尾,協調多任務綜合進度,這是事後的功夫。
政策性債轉股因為屬於自上而下推動的政府行為,資產管理公司完全可以按照“合規即可”的心態來對待項目,隻要沒有搭車破產造成損失就萬事大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是一般性的。此案例中,信達公司的思路則完全是立足長遠的,不單純看重某個階段的處置成果,更通過對人、對事的情感、精力投入,達到承上啟下、良性互動的效果。
本案例由信達公司長沙辦事處孟慶國提供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多家銀行的不良資產,也托管清算過多家金融機構。信達公司資產處置一線的項目組人員最直接地麵對著中國不良資產的實際問題,正是通過胸懷理想、堅守誠信理念的項目團隊以及專業化的不良資產處置、國際水準的資產管理和穩健的多功能金融服務,才有了用智慧和汗水鑄造成的信達優質金融服務品牌。這本書通過項目經理“用筆講故事”的形式,將經典的處置過程當作經驗案例進行再加工,其中包含了相當多的規律性認識,稱得上是彌足珍貴的經驗財富。
案例研究一直是信達公司工作中備受重視的大事,“在回收不良資產的同時回收經驗教訓”也是公司內部廣泛認同的觀點。金融風險研究中心案例項目組曾專門於2005年7月在河北大廠組織了案例寫作研討會,這本書正是這次會議的總結成果。
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田國立總裁擔任本書主編,對案例寫作、編輯、使用等方麵工作給予了重要的指導意見。金融風險研究中心的王海軍、曲和磊兩位副主任擔任副主編,在案例的收集、編寫、修改過程中,悉心地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要求。由研究中心沈洪溥、葉聖利、張晨、靳迎春、吳曉玲、張繼良、侯青組成的編輯組為這本書的完成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中心其他同仁,如唐聖玉、李玉霞、解誌國、陳貴平、陶恬、鄖會梅等同誌對本書的選題、編輯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和建議,因此,這本書是信達公司集體智慧的結晶、協同工作的成果。
在編輯、成書過程中,信達總公司各職能部門為編寫組提供了很多方便條件,昆明辦事處、重慶辦事處、成都辦事處、杭州辦事處、福州辦事處、南昌辦事處還為項目組核實情況、實地調研提供了大力支持,其他辦事處的相關項目經理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也提供了大量資料和建議,編寫組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項目組成員除了製定案例規範、修改文字內容外,還經常和各地項目經理溝通情況,力求保證過程貼近現實。雖經努力,但在把這本案例集獻諸各方麵領導、專家、同仁之時,我們心中還是不免惴惴,錯誤、遺漏可能仍在所難免,因此,懇請各方麵領導、專家、同仁不吝賜教。
“信以致遠、達濟天下”,衷心祝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明天更加輝煌!
金融風險研究中心編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