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刺蝟”法則,即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認為:企業領導和下屬是有區別的。領導和下屬之間無論多麼親密,他們的位置始終是不變的:領導在上,下屬在下,上下顛倒隻會招致失敗。
作為一個企業老板,要搞好工作,應該多與下屬接觸。然而從另一方麵講,老板不能和員工太親密。如果離得太近,員工就會忽視你的權威,對你失去尊重,從而失去了你的威嚴。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員工一個莊重的麵孔,這樣就可以獲得他們的尊敬。
巧用“刺蝟法則”
你是否聽說過“刺蝟”法則?
在寒冷的冬季,將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困倦的刺蝟被凍的渾身發抖,因而它們擁抱在一起相互取暖,但是由於它們渾身上下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起就會刺痛對方,迫使對方又分開。距離分開,就會冷得難以忍受;距離太緊,身上會被刺痛。這樣反反複複折騰了好幾次,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紮。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認為:不管怎麼說,企業老板和下屬還是有區別的。老板和下屬之間無論多麼親密,他們的位置始終是不能變的:老板在上,下屬在下,上下顛倒隻會招致失敗。
不知是否因為社會變得富有,導致現今我們很難遇到為了伸張自己的信念而與人激烈辯論的人。大部分的人皆保持著無所謂的心態,而且避免傷害對方。在這種風氣下培育出來的年輕人,很少有機會遇到挫折。他們未曾被父母親責罵過,也不曾遭到鄰居老人的訓斥。很多老師對學生也盡量采取溫和教育。因此,要對這一代的下屬批評並非易事。作為老板,你必須做到一件事:就是必須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在下屬的腦中,上、下的觀念並非如同以前那樣深刻的影響在自己的腦海中。
老板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特別要提醒的是,老板與下屬親密無間地相處,還容易導致彼此稱兄道弟、吃喝不分,並在工作中喪失原則。讓一個老板完全放下架子,放下權力,走到下屬中間,親近是夠親近了,平等也是夠平等了,但是總讓人感到這個老板身上好像缺了一點什麼。我們不提倡老板高高在上,但是也不提倡老板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和下屬稱兄道弟。還是那句話:畢竟老板和下屬還是有區別的。當然,堅持交往的原則,並不是說老板和下屬交往時處處提心吊膽,躲躲閃閃,相反,有原則交往能贏得下屬的尊重,使人人感受到平等。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有一個座右銘是:保持一定的距離!他還說“仆人眼裏無英雄”,意思是人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應該留有一定的餘地,否則偉大也會變得平凡。戴高樂是一個非常會運用心理距離效應的人,他的座右銘也深刻地影響了他與自己的顧問、智囊以及參謀們的關係。在他擔任總統的十多年歲月中,他的秘書處、辦公廳與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及智囊機構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戴高樂對剛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說說:“我隻能用你兩年。就像人們無法把參謀部的工作當做自己的職業一樣,你也不能把辦公廳主任當做自己的職業。”這就是他的規定。
戴高樂有著他自己的考慮:第一,他覺得調動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這可能是受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二,他不想讓“這些人”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人”。惟有調動,相互之間才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確保顧問與參謀的思維、決斷具有新鮮感及充滿朝氣,並能杜絕顧問與參謀們利用總統與政府的名義來徇私舞弊。
對企業老板而言,在一定原則指導下的相互往來有助於加深上下級之間的理解,有助於確定上下級之間的正常而平等的關係。無數事實證明:企業老板如果過分注重沒有原則的交往,往往導致庸俗的交往泛濫,這樣就會形成親疏遠近,給工作帶來許多矛盾和困難。這一點,應當切記,不可用交往替換原則,而在原則性上喪失老板的形象。要想避免失敗,作為老板就必須始終和下屬之間保持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不能太長,太長產生隔膜;但也不能太短,太短則如同縱容下屬胡作非為。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蝟理論”,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會經常表示其對部下的關愛;但在工作之外,他與部下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都能夠順利得到開展。
保持距離有時是很痛苦的,因為需要忍受孤獨。職員都是與同事並排,一起工作,工人則是貼著機器,並肩工作,兩者在休息時間都習慣聚在一起談些無聊的話題,所以領導人員反而落單。如果是高級主管、或是董事長,都各有一間辦公室,這種情形就更加嚴重,到最後總不免要感歎:“我是如此地孤獨……”隨著地位的提升,孤獨的原因,並不僅在於地位上的問題。所謂的幹部,在其工作的性質、心理上,都得與下屬保有某種程度的距離,這是職務調升後的必然情形。若是期望下屬把自己當做朋友一樣地對待,或是要下屬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所想的事情,那簡直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