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魚果然說到做到,加派人手打探天牢那邊的情況,一有消息就及時和楊錦塵通氣。同時關照楊錦塵盡量呆在書房中,因為那天夜裏他被救走後,妙聞道長自然心有不甘,楊錦塵是妙聞道長最想逮到的人,便奏請朱政煬張貼皇榜緝拿這名朝廷要犯。
如此情況之下,楊錦塵當然不能隨便拋頭露麵,主要是不能給戰魚惹麻煩。他請戰魚帶信給藍家姐弟,告訴他們自己現在沒事,等救出張惟一等人後,會主動去和他們聯絡。
從第二天開始,戰魚一有空便傳授楊錦塵運功發力之法。弱水神功博大精深,妙用無方。要想在短時間內學全學精是不可能的,戰魚也考慮到這一點,隻撿重點傳授。這就像現在社會上的各類速成班,走馬觀花似地走一圈,要想成為行家裏手還得自己去專研。戰魚同時教楊錦塵各種徒手搏擊之術,包括輕功、認穴點穴解穴,當然還有各種兵器、暗器等的使用。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練功習武就像唱歌跳舞學畫畫一樣,除了後天的勤奮肯吃苦外,還得看每個人的天賦。楊錦塵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習武的天賦,但必須勤奮,張惟一他們還等著他去解救呢。
剛開始的幾天,楊錦塵被人體的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人體氣血運行和十二時辰的關係等搞得頭昏腦脹。戰魚想出一個辦法,畫了張人體簡圖出來,用紅線標出經絡,讓楊錦塵死記硬背下來慢慢琢磨,害得楊錦塵睡覺時一閉上眼睛,眼前盡是一根根的紅線在糾纏。
戰魚除了自己親手教楊錦塵武術招式外,還讓他府上的家將傳授楊錦塵搏擊技巧。
楊錦塵從十歲起練習跆拳道,跆拳道起源於韓國新羅時期的花郎道,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徒手搏擊術,甚至能從中找到中華武術的影子。一中一外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武功,其實頗有共通之處。有一定的基礎,學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短短十多天的時間,楊錦塵感覺自己在武功搏擊方麵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這天晚飯後,楊錦塵正在書房前的草坪上練習一套不知名的拳法,戰魚匆匆趕來,說:“楊兄,今晚是個好機會,你快準備一下,我們今晚就去天牢救人!”
楊錦塵高興地連聲叫好,他時時都在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戰魚說,今天是九九重陽日,皇上會像往年一樣,晚上在英華殿召集文武群臣品茶聊天,直至半夜。妙聞道長、明道禪師等朝中有頭有臉的人都會受邀出席,各方重臣群集皇宮,無疑是劫天牢的最佳時機。
戰魚拿來兩套夜行衣,和楊錦塵分別穿上,用黑布包頭蒙麵,又塞了把鋼刀給楊錦塵,然後讓楊錦塵跟著他跳上屋頂,在屋麵上飛掠。
這是楊錦塵第一次施展輕功,功力的發揮還拿捏不準,躍起時發功過重,身形直衝而上,差點撞上頭頂的樹杆。幸好戰魚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拉回屋麵。不料落下時又落腳過重,“哢、哢”兩聲,兩張瓦片在他腳下報廢。
戰魚拉著楊錦塵的手在一幢幢屋頂上飛奔,同時指點他如何發力,如何用雙手的擺動來平衡身體……
風,擦著楊錦塵的麵頰呼嘯而過,雙眼一時適應不過來,被刺激的淚水飛濺。奔出好一陣後,才慢慢領悟到輕功的訣竅,從而也漸漸嚐到了在空中飛掠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