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做銷售往往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一個看起來穩操勝券的單子,一夜之間就被競爭對手奪走了?為什麼無論自己怎麼說,客戶都不買你的賬?為什麼先期都溝通得很順暢,一到要成交時就會遭到拒絕?為什麼無論你怎樣一再保證,客戶始終對你持懷疑態度?
“賣家”——一個成功的銷售員或買賣人,必定是一個懂得顧客心理的人;一個業績輝煌的銷售人員,甚至成功的生意人,必定是一個在極短時間內掌控顧客心理的人。
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八大財團中,摩根財團是名列前茅的“金融大家族”。可老摩根從歐洲漂泊到美國時,卻窮得隻有一條褲子。後來夫妻倆好不容易才開了一家小雜貨店。當顧客買雞蛋時,老摩根由於手指粗大,就讓他的妻子用纖細的小手去抓蛋,雞蛋被纖細的小手一襯托後就顯得大些,摩根雜貨店的雞蛋生意也因此興旺起來。
老摩根針對購買者追求價廉的購買動機,利用人的視覺誤差,巧妙地滿足了顧客的心理需求。其後代子承父業,也深諳經營之道,終於逐步發家,成為富甲天下的“金融大家族”。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店鋪開張沒幾天,但是門庭若市,財源滾滾來,而有的店鋪卻是門可羅雀。這往往不是他們的商品不好,也不是他們的服務態度不好,而是沒有把握住顧客的心理。
作為一名“賣家”,一定要了解顧客在想什麼。好的“賣家”在與顧客初步交談之後,就能判斷出顧客心理處於哪個階段,知道顧客對於該產品到底會不會買,如果買可能什麼時候買,“賣家”要依據顧客心理所處階段的不同而作出相應的反應。如果對顧客心理所處環節把握失控,很可能是在這一環節上出現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那麼下一環節的活動就很難進行。作為“賣家”,關鍵是要把握在什麼階段、什麼樣的情況下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和行為。對此一定要心中有數。隻有對顧客的購買心理把握到位,才能促使銷售行為按照自己的設置順利完成。
實際上,“賣家”從一開始找到一個客戶直到完成交易,他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細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計劃,更需要和顧客進行心理上的交戰,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賣家”也必須要懂得一定的顧客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銷售工作是麵對人的,所以“賣家”知道顧客是如何想的,這比什麼都重要。要提升你的銷售業績,試試從銷售心理學培訓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