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構建高效團隊,難在人才配置(1)(1 / 3)

高效團隊來自人才梯次和人才比例的合理配置

1.人才配置必須堅持一職一官,一官一職

難點導示:

一棲二雄不行,群龍無首也不行,無論是多中心還是無中心,都是人才組合的大忌。

科學管理學說的代表之一法約爾在其名著《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論及“統一領導”這一管理原則時說:“這項原則表明,對於力求達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動,隻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力量和一致努力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一個身體有兩個腦袋,就是個怪物,就難以生存。”這位20世紀管理鼻祖在用人問題上的論述是何等精辟!

我國公元前3世紀偉大的思想家韓非子對如何用人也有過精彩的論述。韓非子主張選用主要管理者應一職一官。他說,想要管理好朝廷以外的事,那就應當每個官職隻設置一個官員。首先,他認為一個鳥窩如果有了勢均力敵的兩隻雄鳥,他們就會鬥得你死我活;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當家人,那麼,做事就不會有功效。“一棲兩雄”、“一家二貴”和“一職二官”多麼相像。其次,他認為下屬的憂患在於不能專任一職。為什麼?因為一職多官,責、職不明確,必然互相扯皮,下屬就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潛力。同時,一職多官,難以考核下屬的個人業績。而且,功勞、過失都歸“大家”,這樣就難以激勵下屬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因此,下屬厭惡一職多官。如果每個職位隻配置一名官員,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及其功過就會暴露無遺。一職一官,責任明確,從而功過分明,而功過分明是對下屬實行準確賞罰的前提。

然而,在現實的管理活動中,一棲兩雄、一家二貴、一個身體有兩個或多個腦袋的怪現象卻經常可見。在一個工廠中,有廠長,又有若幹名副廠長。廠長和副廠長之間又非上下級關係,而是同一班子的成員,一人有一票之權。這樣的人事安排有百害而無一利:

首先是機構臃腫,增加管理層次,滋生官僚作風。在一個工廠中,往往是一位經營副廠長隻管一個經營部,一個財務副廠長隻管一個財務部,一位生產副廠長隻管一個生產部,一個人事副廠長隻管一個人保部等等。而在這些部門又往往再設立部門經理一職,造成機構臃腫不堪、人浮於事。

其次,同一管理層次上,官越多,扯皮也越多。官多,必然辦事程序多,關卡多,這樣不僅降低了辦事效率,而且在這些“官員”中,隻要有一人來一個“腸梗阻”,“卡”一下,即使是好事也別想辦成。

再次,官多又必然爭雄。好辦的事、有名有利的事誰都爭著攬。相反,難辦的事、無利可圖的事、有風險的事,尤其是風險大的事,就互相推諉,互相踢皮球,誰也不願沾邊,更不願負責。

多年前,深圳三九企業集團成功的經驗被稱為“三九機製”,而“三九機製”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一職一官”。他們在領導體製上,摒棄傳統的領導班子集體決策製,集團隻設總裁一人,不設副手;集團下屬企業,也隻設一名正職,沒有副職。這樣,權力集中,職責、功過清晰分明,沒有內耗,沒有扯皮,從而使企業能快速、高效地運轉。三九集團初期的成功,充分說明了“一職一官”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當然,強調一職一官,也要強調一官一職。也就是“一人一職,專職專任,不兼官,不兼事”。作為擔任某種職務的管理者,他已具有具體的職責範圍,就不宜再去兼任其他職務。特別是領導者讓下屬管理者擔任了一種職務後,或領導者已承擔了相應的崗位後,就不宜再去兼管與本職務無關的其他事情。對一官一職,我們的理解應該是:領導者在用人時,應該使下屬的職、事互不幹擾,這樣,下屬之間就不會發生矛盾、衝突、內耗;應該使下屬管理者不兼任其他管理職務,專司本職,這樣,他們的管理才能就會與日俱增。

某廠在配班子時,廠長、書記人選實在難定,擺來擺去,拿不出好的方案,最後隻好定了一位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總工程師兼任廠長,一位本分踏實但缺乏工作魄力的副書記升任書記。廠長和書記配合是密切的,可遇事就沒了主心骨,常常是書記請廠長拍板,廠長請書記決斷。不出一年,企業管理紊亂,職工牢騷滿腹,書記和廠長汗沒少流,覺沒多睡,勁沒少使,但工作卻江河日下,兩人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一人一職有利於管理者集中精力抓好本職工作,能保證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專人全力以赴地負責,使管理這架機器能正常、順利地運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管理者一人多職。管理者在單位內外兼職現象較為普遍,有的身兼數職,甚至十數職。其結果必然是精力分散,顧此失彼。這樣的組織安排勢必導致若幹管理環節“卡殼”。表麵上看,似乎各個管理環節都有人員負責,實際上卻往往是一些環節處於幾乎無人負責的境地。這種組織結構使管理者超負荷運轉,力不從心,疲於應付,結果往往是所兼職務的工作無一做好。這種用人之道是領導者人事安排之大忌。

概而言之,一棲二雄不行,一人多職也不行,這都是人才配置的大忌,都是用人者應十分注意避免的問題。

難點解疑:

一人一職有利於管理者集中精力抓好本職工作,能保證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專人全力以赴地負責,使管理這架機器能正常、順利地運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管理者一人多職。管理者在單位內外兼職現象較為普遍,有的身兼數職,甚至十數職。其結果必然是精力分散,顧此失彼。這樣的組織安排勢必導致若幹管理環節“卡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