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後記:創新才是削減成本的根本(1 / 2)

在筆者的企業軟實力理論中,創新居於核心地位。所謂“核心不變,時刻在變”,就是說,創新是企業必須永遠堅持的核心法則,任何時候都動搖不得,而創新又貫穿於戰略、戰術和執行中,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都在變化。按軟實力層次劃分,履行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是企業的基本軟實力,由創新形成的持續的核心能力,則是企業的核心軟實力。

這個高成本的寒冬,直接引發了企業的成本危機,進一步地講,就是企業的硬實力受挫,從另一側麵也反映了企業的硬實力不足。因此,擺脫這場危機的策略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以硬實力補硬實力。比如,資金不足就直接加大注入資金,價格下滑市場仍很大就直接做大規模,價格落底沒有利潤空間就直接砍費用,等等。另一種是以軟實力提升硬實力。比如,開發新的廉價材料,開辟新的市場領域,變革管理加速運營,提升產品附加值,改進工藝技術,等等。

筆者以為,“以硬補硬”的成本策略隻能維持一時,在當下也僅僅隻能維持這場經濟危機氣候下的大冬天,卻不能擺脫企業因軟實力欠缺而永遠存在的小冬天;而“以軟強硬”的成本策略是穿越冬天走向未來希望所在,盡管冬天裏的軟實力行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陣痛,並付出代價,可一旦挺過來,不僅是擺脫了目前的冬天,而且為企業鋪就了永遠的春天之路。所以,筆者的信條是,成本是硬實力,降本是軟實力,而且,隻有創新才是削減成本的根本。

如果企業經過多年的經營,產品已進入成熟期並更新換代多次,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如果按傳統方式來提高勞動效率、節省各種支出,可能會短期見效,但不會長期有效,雖有降本的潛力,但空間越來越小。因為這種傳統的方式大家都在采用,剔除掉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和不可再省的固定費用外,提效壓支“擠”出的收益太少了。這樣,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就在於技術創新,盡管這是個難點,但隻要有所突破,將會取得長期、顯著的效果,至少會贏得三到五年的發展機會。

成本是支撐價值的根本,價值創新是企業軟實力的最高形態,隻有注入創新元素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降本。成本管理是一個係統工程,創新成本也是全麵的、全方位的,隻要有一個環節或細節獲得價值上的突破,整個成本結構必然有質的提升。通過技術創新,可降低原材料用量或尋找新的、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價格較高的材料;通過工藝創新,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成品等級;通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通過營銷方式創新,可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等等。總之,隻有通過企業不斷創新,用有效的激勵方式來激勵創新,從創新方麵入手,才是企業不斷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冬天嚴寒進逼,企業降本迫在眉睫。企業的這種生存心態可以理解,但是,筆者擔心有的企業會誤入“冬天降本”的怪圈,就是為過冬而過冬,為降本而降本,就像平常過慣了大手大腳的日子,冬天來了不得不過緊日子,冬天挺過後,又開始鋪張。我把這種降本策略稱為一次性或一時性降本,而核心軟實力下的降本卻是持續的降本,也是方方麵麵的降本。在企業軟實力理論中,創新有1度創新與360度創新的區分,持續的創新來源於360度創新這個永動機。依我看,既然寒冬為企業降本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過冬要降本,長久生存需要不斷降本,都是降本,企業為何不“一石二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謀長遠思全局,多費些工夫,為持續降本、從根本上降本打牢基礎呢?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言下之意,筆者希望企業把過冬的好做法、好習慣、好思路在冬天之後繼續保持。

雖然金融危機拉大了企業之間的差距,但落後者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趕上來。因為,冬天降本、創新是最佳時機,這個時候有強大的壓力,你不創新,你不降本,就隻有死路一條,迫使你朝這方麵努力拚搏,而且這方麵的共識也容易形成。同時,我們要明白,創新是需要代價的,降成本這項工作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但在冬天實施,代價和成本是最低的。這也符合成本創新的意旨,即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創新,以創新的方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