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瓦白熾燈的照射下,王有臣的臉色變幻莫測。長條形的玻璃桌上擺放著一本黑色鑲金邊的書籍。坐在沙發上的王有臣手裏捏著一跟試管,裏麵裝著淺綠色的液體,眼神中的猶豫呼之欲出。
桌上的這本書跟文件夾一般大,有著字典般的厚度。封麵華麗的花紋跟書頁內超薄的紙張,都能看出其不菲的價值。特別封麵四角處鑲嵌的金邊,更是感覺高貴非凡。
不過,這本書並不是王有臣的。上麵的文字也不是中文,而是俄文。
早在數天前,王有臣被公司炒了魷魚,剛出門口,就聽見陣陣破風聲從天而降,抬頭一看,巨大黑影嘭的砸到他頭上,腦門上瞬間長出一個大包。
劇烈的疼痛讓王有臣差點暴走,抬頭看了幾圈後。又哪裏有人呢?
不過王有臣隨即就發現了地上的這本書,憑著過人的眼光。王有臣發現,這本書是鑲了金邊的。想到最近黃金價格已經是400左右每克,便脫下了自己的衣服把這本書包進了懷裏大步回到了家中。既然找不到凶手,那麼這本書就當醫藥費吧,王有臣這麼想著。
書的分量不輕,厚厚的一大本最少也有上百萬字。而且還配得有很多的插圖,王有臣在百度上搜索幾圈後,才得到確切的信息,這本書上的文字是俄文。
普通的書籍肯定不會鑲金邊,王有臣沒有把鑲嵌的黃金弄下來。而是用照相機把書頁上的文字,插圖等拍了照片放到網上。請高人識別!如果是個古董或者某大師的珍藏什麼的,豈不是發財啦。
一天過後,王有臣看著翻譯過來的文字,臉色出現了變化。
“書名,我的一生。作者,謝科諾夫。”
從表麵上看,這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打開第一頁後,這本類似於日記的書籍才是真正的詭異。
2235年7月18日,晴。
“最近的食物越發差勁,實在太難以下咽。我有點不明白,生物科技如此發達。為什麼就沒有人製造出一種既有營養有好吃的美食呢?該死的厭食症,我最近又瘦了兩斤。”
當看到這些的時候,王有臣首先認為。這本書應該是科幻小說,雖然包裝華麗了點。但也沒有什麼稀奇的,不過剛剛被炒魷魚的王有臣,閑著無聊。掃描前三頁的文字翻譯過後,卻有了想法。
“阿裏克塞不愧是我國最傑出的基因生物學家,這種酶的研究成功終於讓我再次擁有了食欲。”
然後這段話下麵詳細的寫著這種東西是如何讓作者恢複食欲的。
“自從人體生物科技的第一次爆發後,各國都在改善飲食以及水源。染色體的進化並不是一兩代人就可以完成的,雖然大家都變得聰明了,長命了,但那些流質食物卻摧毀了飲食業。”
後麵的文字很長,有謝科諾夫的囉嗦話。也有對飲食業消失的遺憾,不過王有臣卻總結出了這些話的意思。
在兩百年後,生物科技出現了新的發現。人體DNA染色體什麼的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對於基因密碼,科學家們找到了長壽的秘方。
人類的理論壽命是170歲,但很多人活到80都屬於高壽。100的老壽星更是少見,所以這個理論上的170歲一直等待著科學家們的打破。
終於,在兩百年後。數十個國家的科學家所組成的生命探索研究小組,得出了新的結論。
新型基因的不斷升級跟完善讓疾病遠離人群,癌症,艾滋,等等全都開始逐漸從人們的視野裏消失。人類每年因為疾病而死亡的數量急劇下緩,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擺在了大家的桌麵上。
那就是人口暴漲,沒了疾病後所帶來的人口數量是客觀的,隨即龐大人口基數的口糧卻成為了關鍵性問題。
在當前世界,全球不少地方也同樣處於饑荒當中。就以我國來說,西南一代不少山區的村民們,還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生活環境,填飽肚子。是他們一年到頭來唯一的目的,讀書識字什麼的,根本就沒這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