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習慣被責罵的年輕人,當然也不習慣向他人道歉。
在工作場所中即使你被他中傷,他也不會對你表示歉意。即使他內心非常後悔,他也不會表現出來。
通常上司責備部屬時,若部屬表示歉意,叱責就會適可而止;若部屬始終保持沉默,或者盡是說些毫無道理的借口,上司會更怒火中燒。一旦演變至此,上司的責罵會超越界限,永無休止。
隻要你發現“這小子很狡猾”時,就不要窮追不舍了。否則,你會弄不清楚自己是為什麼而發怒。
有些部屬不習慣被責罵,有的甚至要求上司誇獎自己,他們會若無其事地說:“我是那種不被別人捧就沒有幹勁的人,若被責罵的話,定會想辭職不幹!”
這種類型的部屬其實就是將自己的個性隱藏起來,當然也掩藏自己應負的責任。他們卑怯,卻又要求他人不能叱責隻能讚揚,非常自私自利、好逸惡勞。若聽到有人說:“這兒的水好喝!”他一定會搖著尾巴狂奔過去。
若你的手下有這種類型的人時,你必須在平常便預備好各種叱責的方法,並且努力使他了解你真的很重視他。
一般說來,非常討厭被責罵的人,總無法了解被叱責始於何事,以及將以何種方式結束,他就是害怕這一點。因此,當你對屬下說:“你來會議室一下。”花上30分鍾,你一麵聽他的辯解,一麵指出他的犯錯之處,而在叱責之後,就應該以“今後要更加小心”這句話作為結束。
這類叱責的方式在使用幾次之後,通常被責罵的人就能事先做好準備。即使在被叱責時,也能暗自忖度:“再忍耐5分種就可告一段落!”若部屬能夠達到此境界,他再也不害怕叱責了。
被叱責的機會增加,部屬甚至能夠分析管理者們的習性,比如“那位主任相當重視批評意識”,“對於顧客抱怨的處理很敏感”及“似乎極端厭惡遲到”,等等。
叱責他人是件苦差事,被叱責者更不好受。但叱責對雙方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你應該盡可能地將叱責提升為進步的重要台階。
隨著叱責機會的增多,你會成為叱責高手,而對方亦能成長為一位能夠適當應付叱責的職員。換句話說,叱責與被叱責的“呼吸”會漸漸地融合成一體。
此“呼吸”在任何場合,皆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在人與人的交往上,是一個不可欠缺的互動關係。若不充足,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會變得不投機,永遠無法了解對方的用意。
交涉、折中、討論、辯解、質問、謝罪等,皆是由於“呼吸”的融合才有其正麵意義。若欠缺“呼吸”,叱責就失去了意義,你將因此錯失難得的成長機會。
當人們認真向對方興師問罪時,才會說出真心話。
叱責者也好,被叱責者也好,若雙方皆能以誠心來溝通,相信更能加深彼此的理解程度,對於往後的一切事物,亦能產生相當大的幫助。若將此機會視為仇恨,則相當令人惋惜。
“雖然有些不放心,但是已經叱責過,相信他應該能理解了!”當你有此念頭時,叱責行為便可打住。然後最好在一旁默默觀察屬下的反應,再思:考對策。
叱責時,即使屬下沒有作適當的回應,你也不要生氣,也許他已經在反省,並且改善自己的工作態度。有時,下屬理解的程度,通常會超乎你的想像。
即使如此,你的內心依然感到不安。你的屬下會繼續做相同的事情,但若有一天屬下被調到其他部門服務時,會不會無法適當地處理客人的抱怨?然而凡事並非全如你所想的那麼困難,理應不會發生這種狀況。
以前那位輕易提出辭職的屬下,在習慣了工作的性質、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之後,成為一位能夠圓滿解決各種問題的上班族,此類例子屢見不鮮。
當然,身為管理者不要太鑽牛角尖,不要雞蛋裏挑骨頭,嘮嘮叨叨說個沒完,隻有保持一定的理性,掌握一定的“手腕”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