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討論了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自組織演化的機製和過程,但是自組織行為的實現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的。自組織理論,特別是耗散結構論 對係 統 產 生自 組 織 行為 和 現 象的 條 件 進行 了 深 入的 研 究(I。Prigogine,1987、1998)。既然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具有自組織的規律,那麼,根據自組織理論的耗散結構原理,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自組織演化必須滿足四個必要條件:
(1)開放性條件——與環境互動。任何與環境沒有物質、能量交換的係統隻能自發地走向最無序的狀態,因而孤立係統不能發生由無序產生耗散結構的自組織現象。要自組織機製發生作用,必須避免企業之間,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封閉、隔絕狀態,通過提高開放性輸入能夠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所需的物質、能量和信息,引入負熵。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網絡化,以及其與傳統產業的相互交融等特點對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麵,集群不僅要對本地區的環境開放,還要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建立更廣泛的聯係網絡。另一方麵,高新技術企業之間不能僅限於物質性的買賣關係,更要有深層次的信息、知識和文化的合作交流。
(2)穩定態條件——遠離平衡態。首先,高新技術企業和相關機構要避免受到某個外界力量的特定幹預而被“鎖定”在近平衡態,成為“一潭死水”。而計劃經濟時代,自上而下受嚴密控製的企業無法產生自組織現象。其次,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積極參與競爭,培育各種機構之間的差異和專業化,使子係統、各企業處於一種有差異、有競爭的非平衡的狀態。再次,發展有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強化企業間的市場、人才與技術關聯,避免缺乏產業特色和分工的高新技術企業“大雜燴式”的集中。
(3)動力學條件——非線性作用。為推動係統走出線性區,高新技術企業、大學和中介機構要達到一定數量,各種獨立要素也要較多。通過提供高新技術發展的公共資源等條件使各主體、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加強,產生複雜的非線性相互關係,而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線性依賴關係,在數學上不滿足疊加原理。這種非線性關係存在正反饋機製、負反饋機製,以及兩者共同作用的過程,進而推動係統出現分岔現象。
(4)誘發條件——集群漲落。一方麵,係統的漲落是客觀存在的。另一方麵,漲落隻有在係統遠離平衡態時才具有建設性作用,此時漲落被放大,觸發耗散結構產生。對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而言,政策、市場、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因素的變化都會產生係統的漲落。在遠離平衡態時,其中某種漲落可能被放大,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單元和集群的形成。
自組織的四個必要條件在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自組織的不同側麵、不同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而且條件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從邏輯分析的角度看,高新技術企業及其集群開放性使集群得以與環境進行物質與信息的交換,引入了負熵流;負熵流使集群偏離原有的平衡狀態,集群內部各要素各子係統產生了差異,形成專業化和多樣化的分工與協作形態;集群內部的差異和分化使企業、研究院所、大學、協會、金融機構等部門有可能在功能互補的基礎上產生非線性相互作用,形成多重反饋與循環催化的集群網絡組織;非線性作用使得集群內部漲落可能通過非線性疊加而被放大,成為主導集群結構演變去向的關鍵。但是,在實際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發展演化過程中,情況要複雜得多。首先,對於不同的集群,各個條件的表現形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集群自組織條件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其次,對於集群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各個條件所起的作用與功能也是不同的,即集群自組織條件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再次,一個條件的改變可能引起其他條件的相應變化,例如集群開放度的提高可以給環境輸入帶來擾動,引起集群的漲落變化,集群非線性作用進一步強化了係統與環境的互動。
然而,這些自組織演化的必要條件還比較抽象,在應用於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研究時,還需要結合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集群的特點將其具體化和顯性化,即闡明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自組織四個條件各自的內涵和表現特征。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任何與環境沒有物質、能量交換的係統隻能自發地走向最無序的狀態。根據自組織理論,係統隻有對外開放,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才可能產生自組織現象。可以說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開放性是其自組織的一般前提條件。那麼,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開放性表現在哪些方麵,集群與環境如何相互聯係呢?這些將是本章討論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