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的跑狗場
人與事
作者:吳誌偉
跑狗,又稱賽狗,是由追獵演變而來的。在設定圍牆的賽場內,讓獵狗爭相追逐電控機動的虛擬兔子。這種運動起源於美國,1909年史密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艾黙海威爾首次表演該項運動,第一處賽狗場於1925年在佛羅裏達州聖匹茲堡開始營業。1926年傳入英國,試建跑狗場於曼徹斯特,反響熱烈,比在美國還流行。1927年,從倫敦建立著名的White City跑狗場開始,跑狗場分支在英國各地紛紛建立。跑狗活動次第傳至愛爾蘭、比利時、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墨西哥等。
1927年12月,英國人坎貝爾、瓊斯帶領多名馴狗師,帶著一群賽狗、一批電動機和紙兔模型,及其他跑狗場需要的設備,從倫敦乘船來到上海。隨即在英國駐滬領事館注冊,在華德路(今長陽路)、彙山路(今霍山路)、華盛路(今許昌路)、威妥瑪路(今懷德路)設立了明園跑狗場。場地麵積約35畝,正門設在華德路華盛路轉角,其他三個轉角也有便門可以進出。坎貝爾任總經理,有著八年資曆的專業馴狗師瓊斯被聘為賽狗事務經理。繼而萬國賽馬會董事發起設立了申園跑狗場(今延平路新閘路處)。跑狗場一設立就吸引了許多市民。1928年5月26日傍晚:“無盡的車輛往東駛向百老彙路(今大名路)以及鄰近的幾條主幹道,同為趕赴遠東最先開張的跑狗場——明園的開幕式。”
明園開幕之初,隻有四條狗比賽,沒有連位、雙獨贏的賭法,隻出售五元一張的獨贏、位置票。就是這樣,每次出售的票數也要達到5000多張。資本50萬的申園,籌建期間登廣告招股,才兩天工夫,股額就招滿了。每股20元的股票,在申園開幕一周後,就漲到50多元。一個名叫邵祿的法國老板於是糾集一夥人,於1928年在今複興中路陝西南路處的文化廣場這塊地方開設了“逸園跑狗場”,這個在法國注冊的賭場,名稱是“法商賽跑會股份有限公司”。
逸園跑狗場所在的地方原先是英國商人馬立斯的私人花園,滬人習稱它為“馬立斯花園”,占地約78畝多。邵祿等人利用萬國儲蓄會的錢買進後,興建逸園大廈和大看台;平整場地,設立賽狗跑道;設置旅館、餐廳和舞場。使用了時興的、現代化的設備,把跑狗場布置得富麗堂皇。這些共花費了150萬元。但是這筆巨款對跑狗場老板們來說是小意思,不久他們就可從“狗迷”那裏獲得。從1931年到1934年,“法商賽跑總會”的賬麵資料記載,四年中贏利達120萬元。在1931年時,長江流域發生了曆史上罕見的大水災,逸園跑狗場以“跑狗救災”為名,宣稱:“蒙法總領的允準,舉行賑災大賽狗。”事後,給了國民黨政府7萬元。這一年,跑狗場向法總領事等的獻納總計在120餘萬元。
跑狗場可以說是個純粹的賭博場所,其娛樂性質微乎其微。賽狗初期,寓滬西人之間就有是否“合法”的爭議。原因是一些西人在上海一些場所開設 “輪盤”賭場,遭到工部局的反對並取締。那些西人認為賽狗也是不合法的活動,但工部局認為賽狗中如有賭博是合乎英國法律的,隻是賭博采用的方式是不合法的。
為了應對反對的意見,工部局在初期采用隻允許明園、申園每周隻能舉行一次賽狗的折中辦法。拖到1931年,跑狗場對市民、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已被很多人所認識,有識之士在輿論上大加揭露。紛紛認為跑狗“數分鍾即賽一次,其弊害之大,尤甚於各種賭博”,疊加要求關閉跑狗場,市公用局禁止有賽狗廣告的電車在華界行駛。在越來越激烈的反對聲中,公共租界工部局於1931年4月將申園、明園兩個跑狗場取締。但是在法租界,法國駐上海總領事以“法租界內跑狗場應否加以取締,須歸法國駐華公使與法國外交部決定,本領事無權過問”為由,不顧人們的反對,使逸園跑狗場依然存在。由於少了明園、申園兩個跑狗場,逸園的營業反而更趨興盛。1938年,每天售票額達12.3萬餘元,狗場抽頭得1.5萬餘元,每周賽狗四天可賺6萬餘元,一年收入可達300餘萬元。就在這年,跑狗場不僅還清了萬國儲蓄會的借款,資本也從60萬元增到美金180萬元。它的不動產也逐年不斷地增加,單房地產一項就擁有土地116畝,大小房屋25幢,其中包括一幢五層的大樓,還有三幢是花園洋房。跑狗場大發其財,是誰人給予的?不用多說,絕大多數是我們中國人,約在狗迷中占到95%。那些狗迷們,也並非全然不知賭賽獲勝之渺茫,幾個跑狗場因其譯名,大都有不祥的雅號,如明園(Luna Park)叫“流落派”,申園(Stadium)是“輸到底”,逸園(Canidrome)為“看你窮”。從這些雅號上可略知狗迷們的心理狀態。一個積十餘年賽狗經驗者,在其所著《跑狗指南》中也揭露了賭狗比賽中的種種作弊,當時一些報刊也時有賭狗害人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