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封爵贈金”禦人之術,並非曹操獨創,那位亭長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早在他與項羽爭天下時便懂得個中奧妙了。陳平愛金,他盡量滿足他;韓信想當齊王,就給他刻齊王印。故這一文一武都樂意為他效命。他的敵手項羽就不懂得這一套,這位西楚霸王為人有點吝惜,舍不得給人封爵,下屬不願為他出力,這也許是原因之一。
曹操是個飽學之士,對這些曆史的經驗教訓是熟悉的,他不僅善於吸取,且能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對“封爵贈金”運用之妙,遠遠勝過前人。如他對關羽的籠絡收買,便充分表現了他這方麵的才能。
曹操接受關羽“三事”之約使之來投後,待之甚厚:贈美女十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斬顏良立功後,封為漢壽亭侯,可說是極盡其拉攏之能事。可是,關羽知其兄劉備所在後,立即封金掛印,留書辭別說:“新恩雖厚,舊義難忘。”“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於是過五關斬六將而去。
為何曹操的“封爵贈金”的兩個“法寶”不靈了。這是因為“桃園結義”之“義”令關羽“難忘”,曹操原以為他的兩個“法寶”所向無敵,萬萬想不到被“義”氣破了。不過,他的兩個法寶並沒有完全失靈:先是關羽感其厚待,願為之報效,斬了顏良、文醜,後來又實踐了他的“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諾言,在華容道上甘犯軍令狀,拚死放走了曹操。
曾國藩的腰刀
給能幹的下屬頒發值得炫耀的榮耀,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當他們得到這種獎賞後,會感到極有麵子,為了維持這種麵子,同時也為了回報給他麵子的人,他必定要像以前一樣,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奮地工作,這也是獎賞榮耀的本意。
對能幹的下屬獎賞榮耀,是許多聰明的領導者都采用過管理方法。清朝後期的封疆大吏曾國藩就曾經用這種方法激勵過他手下的將士。
曾國藩初練湘軍,即從太平天國手中奪回了嶽州、武昌和漢陽,取得了自建軍以來第一次大勝利。為此,曾國藩上書朝廷,為自己的部下邀功請賞,朝廷對此也給予了恩準,給主要的將領都封了官。
但是,曾國藩並不認為這樣做就夠了,還必須給那些最勇敢的下屬獎賞一些代表榮耀的東西。因為這些下屬有了值得炫耀的東西,其他的將士肯定也希望得到這樣的獎賞,這樣一來,全體官兵就會同仇敵愾,奮勇作戰。
給下屬什麼樣的獎品他們才會引以為豪呢?思來想去,曾國藩決定以個人名義贈送有功的將士一把腰刀。這樣既表達了自己與對方的特殊感情,又鼓舞了湘軍的尚武精神。於是,他派人專門定做了50把非常精致美觀的腰刀。
這一天,曾國藩召集湘軍中哨長以上的軍官,在湖北巡撫衙門內的空闊土坪上聽令,這些軍官都穿著朝廷賜予的新官服,早早等候在那裏,不知道曾國藩要發布什麼命令。
正在大家胡亂猜疑的時候,曾國藩邁著穩重的步伐從廳堂裏走出來。這一天他穿得格外正式,頭戴裝有花珊瑚紅頂帽,身穿石青四爪九蟒袍,束一根金方玉版中嵌紅寶石腰帶,腳登粉底黑緞朝靴,顯得莊重而且貴氣十足。他一出場,土坪上頓時鴉雀無聲。
這時候,曾國藩開口說話了:“諸位將士辛苦了。你們在討伐叛賊的戰鬥中英勇奮戰,屢戰屢勝,朝廷已經封賞了大家。我今天召集這次大會,是要以我個人的名義來為有功的將士授獎。”這時候,湘軍的軍官才知道自己的最高統帥要為他們發獎,獎什麼呢?誰能得獎呢?大家都在暗自思忖。
隻聽見曾國藩大叫一聲:“抬上來!”
兩個士兵應聲抬著一個木箱上來,數百雙眼睛同時盯住了那個木箱。曾國藩從木箱中拿起一把腰刀,抽了出來,刀鋒刃利,刀麵正中端刻著“殄滅醜類,盡忠王事”八個字,旁邊是一行小楷:“滌生(曾國藩的字)曾國藩贈。”下麵還有幾個小字是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