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第二十六計明鏡高懸(1)(2 / 2)

秦王府中沒有升官的老部下抱怨說:“我們這些人在皇上身邊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封官,反而落在太子東宮和齊王府的人的後麵,真叫人想不通。”

唐太宗說:“你們不要想不通。君主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歸服。我與你們平常的吃穿,都取自老百姓,設置官職是為了更好地為百姓辦事,當然應當選擇賢能之人了。怎麼能根據新臣舊臣作為選官先後的標準呢?假如新臣有才能,舊臣沒有才能,怎麼能拋棄新臣而使用舊臣呢?現在不管有才能的還是沒有才能的,都毫無顧慮地抱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大家認為唐太宗說得很對,都不再說什麼了。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唐太宗能夠做到對親戚、家族和老部下不徇私,公平對待一切下屬,這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鑒。

曹操割發代首

漢末,天下動蕩,軍閥混戰,無數生靈塗炭遭殃。中原一帶,常常呈現一片“白骨露於“、千裏無雞鳴”的淒涼景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發動對各諸侯國的征戰討伐。連年的帶兵打仗,使他不僅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且也使他深深地懂得了糧食的重要。自古兵家打仗,是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沒有糧食,再有把握的仗也打不贏,再好的軍隊也會潰不成軍。所以,曹操在領兵打仗中,推行了邊打仗邊生產的“屯田法”,曾產生過重大的效果。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又率兵東征。一路上,旌旗招展,刀槍林立,浩浩蕩蕩的大軍有條不紊地行進著。

此時,正是“五月人倍忙,麥子覆壟黃”的收割季節。由於連年戰火,許多田地都荒蕪了。隨著一陣輕風,飄來了一股股新麥的清香。原來,在隊伍的前麵出現了一大片黃澄澄的麥地。農夫們正在揮鐮擔擔,忙著收割。

一看到糧食,曹操頓時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他想:老百姓們辛辛苦苦大半年,眼看果實到手,倘若這大片莊稼被我的人馬一路踏過,不是太對不起人了嗎?戰爭時期,人心向背和糧食都十分重要呀!於是,曹操立刻傳令:“凡是踩踏麥田者,罪當斬首!”傳令兵立即將曹操的命令傳達三軍。全軍上下,人人都小心翼翼起來,因為他們深知曹操的為人,不要因為踏一撮麥子而丟了身家性命。

所以,士兵們行走時,都離麥田遠遠的。騎兵害怕馬一時失蹄狂奔亂竄,也就紛紛下馬,用手牽著馬走。隊伍在麥田邊緩緩地向前移動著。

正在忙於收割的黎民百姓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不少人甚至跪在田裏,向曹操磕頭謝恩。有幾位老農眼裏噙著淚,顫抖地說道:“老天保佑你打勝仗!老天保佑曹將軍!”

曹操見到這種場麵,心裏不亞於打了一個大勝仗那樣興奮。他坐在馬背上,被眼前的場麵所陶醉,想不到一句號令,就贏來了人民對他的這麼高讚譽。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湊巧,正當曹操得意忘形之時,“嗖”的一聲,一隻大野兔從麥田裏竄了出來,穿過路麵,溜到了另一塊田裏。

這野兔剛好在曹操及另外兩名軍官的馬前穿過,把三匹前頭大馬嚇了一跳。由於另外兩個將軍都下馬牽著馬韁繩行走,所以馬隻是小驚了一下,就給穩住了。曹操此時正坐在馬上得意,他的馬匹給這一驚,猶如脫了韁的野馬,一下子竄進麥田幾丈遠,差點沒把曹操給摔下馬來。等到曹操回過神來勒韁繩時,一大片莊稼已給踩壞了。嚇得那些在田間的農夫們也趕忙躲避,害怕被驚馬踩死。

麵對眼前這一意外突發事件,大家都驚呆了。曹操雖久經沙場,但也給嚇懵了:“自己剛剛下達的命令自己就首先違背了!”他真不知道是如何將這該死的馬拉出麥田的。

平靜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全軍上下的紛紛議論。曹操也感到事情很棘手。但他還是大聲地說:“我定的軍規,我自己違犯了,請主簿(秘書)給我定罪吧!”

主簿說:“依照《春秋》之義,為尊得諱,法不加重。將軍不必介意此等小事。”

旁邊的一些軍士也跟著附和道:“主簿說得對,將軍,還是帶我們趕快上路吧!”

曹操一本正經地說:“軍令是我製定的,怎麼能被我自己破壞呢?”稍稍頓了頓又繼續說:“這樣吧,我割下自己的一撮頭發來代替我的頭顱吧!”於是,拔劍割下一綹頭發,交給傳令兵告示三軍。

對曹操的“割發代首”,後人多認為這是曹操的詐術,用以收買軍心民心。這沒有錯。不過,曹操采取這樣權變的辦法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