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有些時候讓你的團隊置於壓力之下,反而能激發出他們無比的勇氣。
韓信背水一戰
在諸多的激烈的戰役中,韓信的戰術閃爍著奇光異彩,在軍事史上被傳為佳話。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領一萬多人馬,出關中,東擊趙國。趙王歇和大將陳餘,急忙調集 20萬軍隊,聚集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縣)。
井陘是一條極其險狹的山路,車輛不能並行,騎兵無法列隊通過。要是不用計謀,不用巧攻,是不能取勝的。
10月的一天,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30裏的地方宿營。
半夜裏,韓信傳令,挑選了2000名輕騎兵,發給他們每人一麵紅旗,要他們從小道悄悄摸上山去,然後依靠山勢隱蔽起來,並告訴他們說:“明天雙方交戰時,趙軍看到我軍敗退,一定會傾剿而出,追逐我軍。你們的任務,就是乘這個機會,飛奔到趙軍營壘,拔掉他們的旗幟,插上發給你們的紅旗。”
韓信交代完畢,又轉過身來吩咐副將,先讓士卒們吃一點食物,“等打敗趙軍後再會餐。”
“好!”將領們這麼答應著,但都不大相信,因為趙軍的兵力勝過漢軍10倍,怎麼可能在短短的時辰內擊垮趙軍呢?
韓信派走了2000輕騎,又對餘下的軍官說:“趙軍已經搶先占領了有利地形,在他們沒有發現我軍主將的旗幟和儀仗的時候,是不會輕易出營攻擊我先鋒部隊的。”於是當即派10000人為先頭部隊,開出井陘口,背靠綿蔓水,擺開陣勢。
趙軍將士遠遠望見,都忍不住笑了。他們笑韓信幼稚無知,竟布設了“背水陣”——兵法上一般忌諱布“背水陣”,以免給自己造成絕境。
天亮以後,韓信下令豎起主將旗幟,排出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果然打開營壘,蜂擁而出,攻擊漢軍。雙方戈來戟去,弓開箭飛,廝殺了半晌。韓信按事先計劃,拋棄旗幟戰鼓,假裝敗退,奔回河邊陣地。
趙軍見無法取勝,便退兵回營。可他們萬萬沒料到,自己的營壘已被漢軍占領,上麵全插上了紅旗。原來,韓信半夜裏派出的2000輕騎,見趙軍傾巢而出追逐漢軍,便一下子衝入趙軍營壘,毫不費力地拔去趙旗,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趙軍士卒見營壘被漢軍占領,到處亂逃,縱然將領們呼喊威嚇,斬這殺那,始終止不住潰散。
最後,在漢軍前後夾擊下,全軍覆沒。陳餘被殺,趙王被活捉。
事後,有人問韓信:“按照兵法,應該背山麵水布陣,您反其道而行之,卻取得了勝利,這是為什麼?”
韓信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法的一個原則。我所率的兵,大多沒經過嚴格的訓練,隻有將他們放在死地,他們才能人自為戰,拚死爭殺,如果把他們放在生地,他們都會逃走,怎能打勝仗呢?”
當人沒有退路的時候,為了生存下去,迸發出來的潛力是巨大的。
韓信在井陘口“背水一戰”,殊死搏鬥,成為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置李淵於死地
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殘暴、生活奢華,弄得民不聊生、遍地饑荒。於是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有些有實權的人也擁兵自重,自立為王。當時還有一謠言,說是:“楊氏當滅,李氏當興。”煬帝心懷疑慮,將朝中大臣李密罷職削官,李密投奔瓦崗寨義軍。煬帝又懷疑到另一大臣李渾身上,將他殺死。此時身為重臣的李淵坐臥不安,怕煬帝懷疑到自己頭上,但李淵並無反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