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猗於皋特別寵愛這頭豹子,待它非常好。豹子的脖子上套著鍍金的繩子,還係著飾有美麗紋彩的絲綢,天天都有新鮮的家畜肉吃,過的簡直是達官貴人的生活。猗於皋常常一邊撫摸著豹子的腦袋喂東西給它吃,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豹子啊豹子,我如此厚待你,你可不要辜負了我的希望啊,哪一天,你才能對我有所回報呢?”
有一天,一隻大老鼠從房簷下跑過,猗於皋嚇了一跳,急忙跑過去解開豹子,叫它去撲咬老鼠。可是豹子漫不經心地瞧了老鼠幾眼,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完全置之不理。猗於皋非常生氣,指著豹子大罵道:“難道你忘了我是怎麼對你的嗎?竟然這樣回報我!下次你再敢這樣,我就要不客氣了!”
又一天,又有老鼠跑過,猗於皋又讓豹子去撲。豹子似乎忘了猗於皋的警告,仍舊無動於衷。猗於皋這次真的大動肝火,他憤怒地取過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邊打邊罵:“你這沒用的畜牲,隻知道享樂,什麼事也不願做,白白讓我對你好了一場!”豹子又痛又委屈,大聲嗥叫著,用哀求的眼神看著猗於皋,好像是希望他體諒自己。可是猗於皋根本不顧這些,更加用力地鞭打它,豹子身上凸起了一條條的血痕。
此後,豹子的生活一落千丈,猗於皋用普通的繩索換下了鍍金的繩子,把豹子關在牛羊圈裏,每天隻給它酒糟吃。豹子沮喪得每天流淚,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猗於皋的朋友安子佗聽說了這件事,趕來責怪他說:“我聽說巨闕寶劍雖然鋒利,但補鞋卻不如尖利的錐子;錦繡絲綢雖然漂亮,但用來洗臉卻不如一尺粗布。花紋美麗的豹子雖然凶猛,但捉起老鼠來卻不如貓。你怎麼這樣蠢,為什麼不用貓去捉老鼠,放開豹子去捕捉野獸呢?”猗於皋高興了:“對呀!”於是他按安子佗說的去做,很快,貓把老鼠全捉完了,豹子也抓來了許許多多野獸,數都數不清。
誰都不是全才,隻有知人善任,才不會做出叫豹子去抓老鼠的荒唐事來。
水鏡先生論劉備用人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賢”裏,有一段關於
用人的對話。水鏡先生初遇劉備,見他氣色不佳便料到其坎坷遭遇,因問說:“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遇耶?”劉備說。“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鏡說:“不然。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劉備說:“備雖無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
水鏡說:“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孫乾、糜竺等乃白麵書生耳,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水鏡先生的話闡明了一個有關用人的重要思想:有了人才,並不等於會用人;不善於使用人才,就不能發揮人才的作用,他說劉備“左右不得其人”,是指沒有使用人才的大才,即缺乏統籌全局的人才,也是他所說的“經綸濟世之才”。劉備的“命途多蹇”,證實水鏡先生的話是對的。
唐太宗論人
唐太宗李世民對臣下的長短了解得非常清楚。貞觀十八年,他當著幾位重臣的麵點評說:“長孫無忌善避嫌疑,反應敏捷,決斷事理,超過古人,但是率兵攻戰就不是他的長處了;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危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欠缺的是不夠耿直;唐儉能言善辯,善解和人,侍奉我三十年,沒有給我提過什麼有意義的建議;楊師道性格純和,潔身自好,但是性情怯懦,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不夠得力;岑文本老實忠厚,文章華美,但經常引文摘句,缺乏自己的觀點;馬周見識敏捷,性格貞正,評論人物,直道而言,在我身邊很是得力;褚遂良學問稍長,性格也很正直,親附於我,好像小鳥依人。”他的這些評價確實公正、中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