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也就是說,任何一種組織形式,無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甚至家庭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規矩,而這一套規矩——各種組織管理中的規章製度,就是本書所要闡述的管理中的“法”。
需要說明的是,國家意義上的法律製度並不屬於本書範疇,因為這是基於國家強製力來實施的,個人的意誌無法左右,本書所要討論的是在國家法律規定的活動空間內如何創立我們自己的管理之“法”,即為使組織合理、高效運作而製定的一係列嚴格、科學、有效的管理製度。這裏就出現了“管理製度”這一概念。
管理製度是對組織機構正常運行的基本方麵規定活動框架,調節集體協作行為的製度。管理製度是組織實行製度化管理的基礎。國家隻有實行法治才能進步,各種組織也要實行“法治”才能持續發展,這個“法治”就是製度化管理。
《紅樓夢》中寫道:寧國府賈蓉的媳婦秦可卿死了,寧國府內大辦喪事,每天吊唁的人魚貫而來,裏裏外外事情極多,急需一位有管理才能的人幫忙料理。賈蓉的父親賈珍請來了榮國府的王熙鳳來料理寧國府。
王熙鳳到寧國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人事管理製度。每個人都有事做,各負其責,互不推諉,誰幹什麼、誰有什麼責任、誰去檢查、幹得不好怎麼處理,清清楚楚,有條不紊。這一二百人的工作群體,若沒有明確的規章製度,非亂套不可。接著,王熙鳳又建立了考勤製度和物品管理製度,規定了什麼時候點名、什麼時候吃早飯、什麼時候領發物品、什麼時候請示、某人管某處、某人領某物,弄得十分清楚。由於建立了人事、考勤、物資的管理製度,就避免了原來寧國府管理中的無頭緒、忙亂、推諉、偷閑等弊端。
“人治”不如“法治”
一個組織要實現組織目標,組織管理製度是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之一。企業製度作為員工的行為規範,可以使企業有序地組織各種活動。戰場上,軍紀嚴明之師眾誌成城,紀律渙散之旅乃烏合之眾,常常一敗塗地。同樣,有些企業常常絕招頻出,點子不斷,但若缺少了嚴格的管理製度,再高明的絕招、點子也隻是曇花一現。而要實行製度管理的“法治”,就要打破“人治”觀念。
由於個人的智慧、水平有限,“人治”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具體有:
①“人治”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缺乏科學性,使員工難以適應。
②“人治”帶有專製性,缺乏民主性,因此決策極易失誤,人際關係也極易緊張。“人治”以人為主,難免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這就會使員工產生不公平感,不利於“人和”。
③“人治”常常過不了人情關,“獎親罰疏,任人唯親”的事情一旦發生,領導者就會逐漸失去威信,團隊也會失去凝聚力。
④“人治”隻能治標而不能治本。“人治”無法形成有章可循的規章製度,不利於企業風尚、企業文化和企業道德的形成。
有人認為教育可以代替製度,其實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對職工進行教育和培訓是必要的,但不是萬能的,教育代替不了製度。
製度就是規矩。國內外著名的企業都高度重視“法治”,都有健全合理的規章製度和執法機製。例如,日本東芝公司的電子產品之所以“容光煥發、姣美可愛”、備受世界歡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超淨工作間有苛刻的淨化要求:女工嚴禁擦粉,男工必須刮淨胡子,操作時絕對禁止說話、咳嗽、打噴嚏,以防空氣振動,揚起塵埃。美國格利森齒輪機床廠有十分嚴格的安全製度,隻要進入車間,不論是去幹活還是路過,都必須佩戴安全眼鏡,穿硬底皮鞋,並把領帶掖在襯衫裏麵,如果不遵守安全製度,就要受到很嚴厲的處罰。
讓製度去說話
有一個關於“一條鞭子”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英國古老的劍橋大學有一位著名的校長,他治校有方,培養出了很多名滿天下的學生,有人問他為何能把學校經營得這樣好,這位著名的校長告訴問他的人,那是因為他用“一條鞭子”來懲治那些不聽話、不上進的學生,並且獎罰嚴明。關於“一條鞭子”的故事在其他許多地方也出現過,可能主角不是劍橋的校長,換成了別人,大概意思也是說隻要有了嚴格科學的製度並嚴格執行,就一定能把學校管理好,培養出好學生。這裏的“一條鞭子”其實就是能夠嚴格執行的合理製度的代名詞。不單管理學校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經營企業也需要這樣的“一條鞭子”。
企業製度是什麼?它是企業一係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或者說它是企業貼上個性標簽的關於經營管理的不同“打法”。製度不僅規範企業中人的行為,為人的行為劃出一個合理的受約束的圈,同時也保障和鼓勵人在這個圈子裏自由地活動;或者更通俗地說,製度是一種標簽或符號,它將企業中人的行為區分為“符合企業利益的行為”和“不符合企業利益的行為”。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可以據此采取獎勤罰懶的措施,褒獎“合乎企業利益的行為”,懲罰“不合乎企業利益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刺激企業中的人約束自己,提高組織管理的效率。而在這樣的獎罰中,企業的各項規章製度也得以推行和鞏固。
做事要有法可依
企業界流行一個很時髦的說法,叫“箱式管理”。什麼是箱式管理呢?想一想箱子的結構:四麵都有隔板,中間是存放空間。這樣的結構一方麵可以防止箱內的東西突破上、下限或越過四周跑到箱子外麵去;另一方麵箱子裏麵有一定的空間,是箱內東西的活動範圍。箱式管理就是將公司看做一個箱子,公司的經理及其高級管理人員製定一套公司的規章製度、程序、組織結構和價值觀,並且把它們用作衡量員工表現的準則。
事實上,每家公司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箱子,這種箱子的周圍是各項製度,而建造箱子選用的不同材料就是各種製度的嚴格程度。不同的箱子留出的空間或許不同,但員工發揮作用的空間一定要充分。
中國的公司、企業一向習慣於“人治”而不崇尚“法治”,也就是說大小事情都由領導說了算,沒有太多的規章可以遵循。而法治就是公司製定出一套完整的規章製度,使任何事情都有條款可依。規章製度製定出來以後,更重要的環節在於“執法必嚴”。《孫子兵法》中指出:要規定明確的法律條文,用嚴格的訓練嚴整軍隊,對士兵過於寬鬆、過於愛憐,結果會導致士兵不能嚴格執行命令,從而使部隊陷入混亂而不能加以約束。現代公司麵臨的競爭,其殘酷程度不亞於戰場拚殺,如果不做到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是無法獲勝的。
古時候,商鞅變法貼出告示: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城南門的人可以獲得5兩黃金。當時人們都很懷疑,在私下裏論論紛紛。這時,人群中站出來一名壯士,扛起木頭運到了南門,商鞅立即將獎賞送給了他,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商鞅立法的嚴肅性。從此,人們對法律嚴肅性的認知也到達了一定的水平。
公司、企業的規章製度同樣也應體現它的公平和嚴格。為了提高營業額,北京市某購物中心曾經出台政策重獎銷售業績非常好的職員,當時該中心的員工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規章的嚴肅性,當某位員工的業績遠遠超出一般職員而因此獲得了2萬元重獎時,員工才從心裏掂量起規章製度的分量,從而使公司的各項規章成了員工們關注的焦點。員工嚴格執行規章製度的意識顯著增強,整個中心的效益也由此提升。規章的條文不是通過員工的耳朵來聽的,而是通過員工用心去體會、去牢記、去執行的。通過一個典型的例子向員工灌輸公司的規章製度,使他們明辨是非曲直,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比滔滔不絕的說教更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