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 文化的力量(1)(1 / 2)

變革之路的啟示

“如何使老國有企業(國企)煥發青春?”曾經是而且目前依然是許多人、許多老國企孜孜不倦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自1978年起步,中國國企改革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曆史。回顧30多年的國企改革曆程就會發現,前進的道路波瀾起伏:1978~1986年的國企經營層麵改革,1987~1992年的國企所有權改革,1993~2004年的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改革,2005年以來又開始深化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內部改革。在30多年的改革曆程中,國企經曆了各種各樣的變革——承包租賃、清晰產權、建公司製、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兼並重組、搞股份製等。應該說這些變革手段對國企改革和發展,幫助國企度過難關、取得較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也應當看到,國企改革30多年的種種變革手段,關注更多的是國企運行硬性指標的變革,可以把這個時期的變革看做為針對國企這個有機體實施的外科手術。為了保障國企健康運行,實施“外科手術”是必要的,但“外科手術”不可能也不應是國企改革的全部,更為重要的是調理變革——重塑“魂魄”,這是國企這個有機體煥發生機必不可少的重要改革內容。也就是說,隨著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企原有的價值觀念與管理模式必定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必須對國企的文化進行變革。如果不能伴隨著國企的“外科手術”實施企業文化的再造變革,重塑國企的“魂魄”,“外科手術”成功的概率將大大下降,甚至會導致國企走上失敗之路。因此,針對國企開展企業文化變革與建設,已經成為國企改革必經的涅 之路。“海爾”和“聯想”的成功、“華安”的複活、“長虹”的閃爍,無一不證明了這一點。中航工業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航)也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西航人在經曆了各種改革手段之後發現:隻有依靠企業文化創新的力量,隻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老國企才能夠真正脫胎換骨、涅 重生,才能煥發出不斷湧動的青春活力。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何謂文化的力量?西航人認為:人世間的事物,除了在硬件上存在價值外,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性價值上也存在很大的附加值,這是因為事物都存在於特定的空間裏,也就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之中,從中提煉出一個全新的理念,並將之返還到這個氛圍中,不但可以增加事物的附加值,還可以使得這種特定文化氛圍愈加強烈。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也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個種族是否能生存下去,不僅僅在於其血統姓氏是否延續,更主要的是這一種族的“特征”文化能否“延續”下去,如語言、文字、生活習俗等。因此,中航工業剛一掛牌,林左鳴總經理就組織成立了集團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提出了集團宗旨和理念。文化的力量不是表現為風掃殘雲、摧枯拉朽的剛力,而是潛移默化、滴水石穿的柔力。文化像氣像水,於無聲處顯神威。天下最柔和的莫過於氣,天清地寧之時,誰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誰也不在乎它的作用,但它卻始終默默無聞地發揮著柔和者的本能。天下最軟弱的莫過於水,風和日麗之時,它行走山穀,居低就窪,任人利用,它始終自然無爭地發揮著軟弱者的本能。水和氣是再柔弱不過的了,但是,天下萬物的生存無不受它們的影響。

文化決定能不能走路,有沒有路可走。文化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當然,文化也決定著一個企業的興衰存亡。中航工業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是現代管理的核心,企業文化建設在創造企業虛擬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著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強有力的文化是企業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進步和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主要集中體現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文化理念上。對於任何企業來說,產品競爭力是企業競爭能力的最直接體現,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而在現代企業的競爭中,競爭已從表麵上的產品競爭轉向更深層次的文化理念競爭。企業的競爭,將會成為企業文化的競爭。

文化決定興衰

人的存在就是文化的存在。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人類存在。文化不隻是點綴氣氛,它能深入靈魂,影響到人的性格氣質。牛仔文化造就美國人的崇尚力量,儒家文化造就中國人的重視規矩和秩序。一個社會,隻有其文化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胸懷博大、博采眾長的文化強國必定會是世界強國,文化若病弱無力,很難想象國家會強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