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嶽家軍臥虎藏龍,還我河山眾心齊(二)(1 / 2)

襄陽城外,秋風蕭瑟,片片落葉也開始枯黃,三三兩兩地從樹枝梢頭落下。

“矛子叔叔,你看我這招‘霸王扛鼎’使得如何?還有‘開天辟地’是不是練到足能與當年李元霸相媲美的地步?”一聲稚嫩的聲音充滿興致與激昂地叫道。

一位身披甲胄、英氣逼人的少年將軍正在城郊一處空曠的草地上揮舞著兩柄“渾金八角錘”,單一支都足有三四十斤重量,就是尋常壯漢拿在手裏都很是吃力,沒想這個少年不過十五六歲年紀,竟能舞得虎虎有聲氣,一招一式無不攻守兼備、沉渾不失精妙,還能遊刃有餘地揮舞自如,無不令人驚詫!

位於西側,離這少年有三丈之遠處,卻還有一位身著如火般戰甲,長身精壯,年紀約莫在三十三四之間的漢子,他雙眼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種果斷堅毅的眼神,不怒自威,目不轉睛地看著麵前這位少年,懶洋洋地應了一句:“收複襄陽六郡,你兩戰都是奮勇當先、一入敵營直搗主營猶如無人之境,殺敵酋首更似探囊取物,奇功至偉,為何還要向我請教?豈不是折殺我了嗎?”

那少年聽出了他的不慍,立即頓手,收止住興致,將兩柄沉重的大錘沉臂提拿在手中,然後走過去,笑臉迎人地道:“矛子叔叔是在生小侄的氣嗎?若是如此,那我真不知錯在哪裏,還望您當麵指點才是。爹爹常說軍中唯有矛子叔叔您的武功最沉穩紮實,何況其他叔叔、伯伯們都沒空來教我,所以……”一副天真爛漫,與剛才揮舞雙錘時那股勇不可擋的氣勢大相徑庭了。

靠在樹旁的漢子一聽,大有無可奈何地搖首苦笑道:“你啊,年紀輕輕就學會數落人了,其他叔叔、伯伯們定是軍務繁忙,都在緊張籌備著如何揮軍北上,直搗黃龍,將可恨的胡虜盡數趕出我漢人的土地,而我楊再興原是一員敗軍之將,本該斬首示眾,為以往所犯下的惡行贖罪,所以才會無所事事,我還是回去了,免得說我居心叵測,趁機拉攏元帥兒子,意圖再東山再起等雲雲,於您爹爹名節有損,對你更是大大不利。”

這人正是曾是曹成部率,與嶽飛有殺兄弟之仇,後被擒拿住,嶽飛為了民族大義為重,並未將楊再興斬首報仇,而是要他好好報效國家,為朝廷效力,所以留在了“嶽家軍”中,以此人的家境、武功、名望、計策等,足可以在“嶽家軍”中位居參將、先鋒一職,像張憲、徐慶、王貴等人現已是各路先鋒,單單他早牛皋先進入“嶽家軍”隊伍,卻不過一員副將而已,難免有些黯自形穢了。

少年自然是嶽飛的兒子嶽雲,他也悶悶不樂,又不想呆在父親身邊聽一堆囉嗦的訓示,硬拉著相對“閑散”的楊再興出城,一是請教武功,好再下一次攻城拔寨中一馬當先,建功立業;二來麼是找個人排遣下心中的不快,至於什麼原因,當然是受到了嶽飛的訓斥。

嶽雲道:“怕什麼?爹爹雖是元帥,卻對我正眼看也不看一眼,憑什麼各位叔叔伯伯都有功上報朝廷,唯獨我隻字不提,難道就因為我是後生晚學的黃口豎子?爹爹生為父帥,卻對我最是偏心。所以我有氣,覺得不夠盡興,這才出來解悶發泄一番。再說下次攻城掠地,我一定要第一個衝上城樓,將敵將的首級取下來拿至爹爹麵前,讓他當著眾人的麵為我正名,再也不受這種窩囊氣。”

楊再興本不該插手他父子之間的家事,也明白嶽飛為何會壓製嶽雲,對他初入軍營屢建奇功而隱瞞不報的真正原因,就剛才從嶽雲施展的那套“嶽家錘”來看,已經一目了然了。

楊再興笑道:“嶽雲你使得‘嶽家錘’深得家傳,你爹爹又是這路武功的創始人,你不去向他請教,卻來問我,這樣不好吧?”

嶽雲搖首不同意地道:“矛子叔叔有話直說,今日拉你一起出來隻談我的武功優劣長短,不提家事,免得惹我一肚子氣。”

楊再興知道這少年人不懂嶽飛的舔犢情深,就算自己不是一個外人,也不能對其家事指手畫腳,何況嶽雲少不更事、年輕氣盛,生性又十分要強,遇不得半絲挫敗,這樣不利他日後成長。淡淡地笑道:“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賭氣,就拿你這套錘法來說,我不及你萬一精純,你天生神力、又聰慧過人,就如傳聞中那個李元霸無疑,說句真心話,隻怕李元霸也大大地不及你,畢竟那是人們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故事,不足信以為真。”

“真的?”嶽雲雙眼瞪得老圓,就像一對雞蛋,臉上神情歡心鼓舞,能聽到心中最為敬畏之人的肯讚,當然欣喜萬分,不由反問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