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幾許江湖幾許愁,了卻恩怨不負有(三)(2 / 2)

本悟讚道:“沒想到施主連召開武林大會的理由都想好了,真是想得無不周到,為老衲分憂不少,不過”

李嘯雲笑道:“端午佳節,我李嘯雲自然會給少林寺一個滿意的答複,《洗髓經》與本參此人我都會一並交還給少林,這交易您不會覺得吃虧吧?天下人都說是我偷了貴寺的武學寶典,理應拿出誠意來令少林寺信服才是,何況宋金戰事修和,終歸要偃旗息鼓的一天,三月之後,我不帶一兵一卒,孤身一人前往,以示誠心。但不知方丈與少林寺的意思與方向到底指向何方?”

本悟苦淒著臉道:“少林寺不敢,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怎能說是交易,既然施主有此誠意,老衲就暫且受你驅使。出家人潛心修佛,淡泊致遠,功名利祿如糞土,但願天下不要再起兵鏊戰火,老衲代天下生靈感激不盡。”說著,虔誠地朝著前方拜施禮佛,哀怨不已。

“好,一言為定。劉大夫,我們走!”李嘯雲轉身過去,昂首闊步,氣度軒昂地朝著廣場外的少室山而去,劉麟負氣難泄地揮手收兵,一行人浩浩湯湯地離開,少林寺又恢往日的安寧。不過這安寧是不是暫時,諸位首座都殫思極慮。

本根向方丈本悟道:“掌門師兄,難道真要對此廝唯命是從不成?傳入天下英雄耳中,隻怕”隱有難言之隱,不便道盡,神情哀歎,苦楚,無奈,愧疚,難堪,在少林寺,甚至在武林、天下英雄的心目中,本悟都是一位德高望重、佛法武功修為極高的名宿,就算同為少林中聲譽、名望相近的般若堂首座,對其也有三分敬畏,三分忌憚,外加三分順服。

本悟道:“師弟顧慮,老衲早就慎重考慮,如一再逼人絕路,隻怕這個天下將永無寧日,少林寺隻怕也會真如他所言化為一片白地,少林寺地處中原腹地,如今也淪為胡虜殘暴的統治下,雖說劉氏父子管轄,幕後還是由金人操縱控製,他們不過是傀儡而已,遲早也會過續淪至一群嗜殺凶性匈奴手中,少林寺雖在武林之中地位顯赫,對付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金人終歸還是心有氣而力不足。李嘯雲本性不壞,又是漢人,隻因一時誤入歧途,被惡人迷惑心智,遲早有一日他會回心轉意的,大宋苟且偷生,偏安一隅,想要早日回歸漢夏,坐而視之可不是辦法。”

“師兄的意思是想靠李嘯雲一人保存我少林寺安危與聲譽麼?可”本根又疑慮不解地說道,似乎他對李嘯雲並不信任,也不抱多大的希望。

本悟笑道:“師弟的心情,老衲明白,天下大亂,漢夏共遭千百年來的大難,如此刻還在計較個人恩怨,對舊事耿耿於懷,顯得我少林寺未免小氣,恐怕有損名節,金人的貴族向假借劉豫等人達到‘以漢夷漢’的統治,難道天下群起而反抗就能還天下太平了嗎?為何不能少生殺戮禍端,握手言和?”

本根豁然道:“師弟明白,原來師兄是想恩澤感動李嘯雲,令他看清生性如虎狼的金人真麵目,此計甚好,要是他執迷不悟呢?”

本悟搖首肯定地道:“不會的,解鈴還須係鈴人,但願他終能明白我等的不計前嫌,這裏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本根問道:“那師兄甘願受他擺布,聽命於他,傳入江湖人耳中,恐怕有損少林寺聲譽以及有礙師兄的身份,不如”

本悟笑著拒絕道:“無礙,相比金人胡虜他還是十分尊敬少林寺的,要是換作其他任何人前來,今日非血濺當場不可,既然誠心有求於少林,身為俠義仁懷的我等,難道還能拒絕不成嗎?師弟多心了,此事既保我少林免遭災禍,又保住了佛門弟子安危,出於善念仗義相助有何不可?不過端午佳節的武林聚會,老衲就不出麵了。”

“師兄不出麵?到時候誰來主持公道?又有誰能擔此大任?這可是關乎少林、武林、乃至天下人安危,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怎能?”本根驚詫地問道。

本悟微笑,笑中充滿耐人尋味,就連朝夕相處的同門師兄弟也看不穿,摸不透他此刻的心思,隻聽他說道:“自然是由師弟您來主持大局,少林寺不能沒有人駐守,了結江湖恩怨固然重要,但佛門重地豈可任由奸邪小人作亂,這才是關乎少林寺生死存亡的兩全之策。”

本根也不是迂腐之人,一經點撥,立即清醒,讚道:“還是師兄考慮周詳,佛門中人本就與世無爭,清心寡欲,江湖中的恩怨情仇與少林寺千百年的聲譽同樣重要,此事既然在貧僧手中遺留下禍根,那就由貧僧站出來處置妥當,還武林一個合理的說法,定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本悟點頭稱意道:“做個順水人情於少林、於武林、於天下都大大有利,此事就有勞師弟了,那就通告武林同道,於端午之日,會聚黑龍潭。”少林寺群僧一並行拜禮佛,齊頌道:“謹遵方丈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