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鳳凰涅??(1 / 2)

與崇禎皇帝的詔書同時送達各地督撫的還有帝國中央政府的一道命令,這道命令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各地督撫確實保證本地區的治安,不得發生騷亂事件,等待中央政府的下一步命令。

由於那個年代的交通和通訊非常不發達,如廣東和廣西的偏遠地區,根本就不知道朝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於督撫們琢磨了好半天才明白,大明朝的天已經變了。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各地的督撫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大明朝終於壽終盡寢了,隻不過沒想到來的這麼快。讓他們還想不明白的是,如果大明朝完蛋了,為什麼皇帝沒有下退位詔書呢?這個華夏帝國中央人民政府又是個什麼東西?

能當上督撫這一級的官員,哪一個也不是傻瓜。聯係到前一段時間在朝中傳的沸沸揚揚的君主立憲製,這些督撫們就明白了,朱明王朝今後將隻是一個傀儡了,而說了算的就是這個帝國中央政府了。

所有人都明白,在形勢沒有得到穩定之前,吳名這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等到他的吳家軍占領了全國之後,吳名是遲早要坐上紫禁城那把椅子。

順勢而為是老子道德經裏的中心思想,老百姓也有一句俗語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各地督撫稍一琢磨也就明白該怎麼做了,虛弱不堪的大明朝時不時地就被滿清摁住胖揍一頓,而崇禎對此毫無辦法,隻能硬挺著。吳家軍卻能夠把入關的三十萬清軍殺得一個不剩,這麼強悍的實力,又豈能是他們這樣的督撫能夠對抗的,所以盡早的向中央政府表示忠心才是最重要的。

聰明人不止隻有一個,尤其是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更不能草率行事。當各地督撫打聽到吳家軍不僅消滅了入關的三十多萬清兵,還把滿清人給滅了族之後,於是就派去信使,去向帝國政府效忠了。當然了,同時這些人也沒有忘了給吳名上勸進表。

可不要以為這些人是為了民族大義,才擁護吳名當皇上的,主要還是為了保準頭頂上那頂烏紗帽。在新朝和舊朝交疊更替期間,勸進表不僅是表示忠心的方式,更能夠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

由於之前福王已經給各地的藩王寫了信件,動員他們不要和吳家軍作對,在得知吳家軍能夠保證他們私人財產安全的時候,各地的藩王在大哭一場之後,也隻能接受了這個現實。

新舊朝廷的更替,是曆史發展的規律,曾經創造了大漢民族輝煌無比的唐王朝不是最後也滅亡了嗎?新舊朝代的更替往往都會殺得血流滾滾,而吳名還要對他們這些藩王進行優待,能夠保住他們的性命,這總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

就在各地督撫和藩王紛紛向中央政府表示忠心,擁立吳名當皇上的同時,我們的吳大帥卻正在策劃著另一場軍事行動。吳名所提出的口號就是一戰定乾坤,打出華夏帝國永世的長治久安。

按照吳名的命令,龍衛軍第一師團和虎衛軍第二師團組成北進作戰集群,由陳濤擔任總指揮,對蒙古進行征伐。沙立行的第二師團則千裏挺進商洛山,對蠢蠢欲動的李自成進行剿殺。同時又把虎衛軍第一師團配屬給湖廣衛戍司令魏希宏,出兵江南。

三路大軍派出去之後,帝國政府又派出了大批的行政官員,在武裝警察部隊的保護下,逐步接管了吳家軍所占領的地區政權。

由於山東、湖廣、南陽的屯田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生產的糧食可謂堆積如山,不僅能夠滿足本省的糧食需求,還調集了大批的糧食到受災嚴重的省份,能夠有一口飯吃的老百姓,是絕對不會冒著殺頭危險起兵造反的,社會秩序得到了初步的穩定。

與此同時,吳家軍所派出的各級行政官員,又按照山東的模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運動。一大批作惡多端的土豪劣紳被砍了腦袋,從他們手中得到了大批的土地,同時又采取贖買的方式,從自耕農手中把土地買過來,把這些收歸國有的土地,以租種的方式分給了農民。

一眼眼機井被打了出來,清澈的井水澆灌著幹涸的土地,由於采用了來自後世的種子化肥和農藥,當年就取得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豐收,華夏帝國的老百姓可謂鼓腹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