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學調查及耐藥性分析(1 / 3)

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學調查及耐藥性分析

調查與實驗研究

作者:呂春陽 李鵬

[摘要] 目的 調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確診的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學構成及耐藥性分析。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確診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共獲得陽性菌株100株,調查分析確診的尿路感染患者主要菌群的構成及耐藥性。 結果 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蘭陰性菌共79株,占79.0%;革蘭陽性菌共16株,占16.0%;真菌共4株,占4.0%;其他共1株,占1.0%。79株革蘭陰性菌株中,以大腸埃希菌構成比為最高(占62.0%)、其次為克雷伯菌(占6.0%)、陰溝腸杆菌占4.0%。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蘭陽性菌共6株,占16.0%,其中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所占構成比為最高(占7.0%)。4株真菌中,對氟康唑耐藥的菌株達1株,占25.0%,其餘均未見對酮康唑、益康唑、製黴菌素、兩性黴素及伊曲康唑耐藥菌株。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為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頭孢吡肟、亞胺培南耐藥率最低。 結論 對女性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藥性進行監測,及時了解病原菌的種類及耐藥性變化,對指導合理選用抗生素、減少藥物耐藥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女性尿路感染;病原學調查;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691.3;R44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3-0001-02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女性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生素的應用是其防治的一項重要措施,但長期應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耐藥率的升高[1],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才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及時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是協助臨床明確診斷和合理用藥的重要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2010年1月~2012年1月確診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共獲得陽性菌株100株,年齡38~76歲,平均(56.2±2.40)歲。留取清潔中段尿於無菌試管中送檢。

1.2 診斷標準

革蘭陰性杆菌菌落數≥105/mL為陽性;革蘭陽性球菌菌落數≥104/mL為陽性;真菌菌落數≥104/mL為陽性。

1.3 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

菌株的分離、培養、鑒定和藥敏試驗結果嚴格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化委員會(CLSI)推薦的標準判斷。真菌菌株采用梅裏埃公司V1303鑒定係統,藥敏采用梅裏埃公司的ATB FUNGUS3。

2 結果

2.1 病原菌分布

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蘭陰性菌共79株,占79.0%,革蘭陽性菌共16株,占16.0%,真菌共4株,占4.0%,其他共1株,占1.0%。79株革蘭陰性菌株中,以大腸埃希菌構成比為最高(占62.0%)、其次為克雷伯菌(占6.0%)、陰溝腸杆菌占4.0%。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蘭陽性菌共16株,占16.0%,其中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所占構成比為最高(占7.0%)。

2.2 主要病原菌耐藥情況

2.2.1 典型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為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頭孢吡肟、亞胺培南耐藥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