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員工融入組織的“法規”(1 / 1)

對於剛進入團隊的新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服從組織更重要的了,這也是員工能否融入企業最終獲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首要做的一點就是要向領導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你對企業是有價值的。但很多新人不明白這一點,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急於表現自己,急於承攬過多的工作任務卻總是半途而廢,喜歡標新立異,而做不到善於服從。這樣一個可能的後果是要麼你脫穎而出,要麼你卻因此“身敗名裂”,因為個人畢竟能力有限。而後者的情況居多。如此的例子並不少見。主動要求份外的工作是好現象,但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則適得其反。

要想取得真正巨大的成功,就要樂於接受組織的派遣,忠於自己的工作和職責,愛崗敬業。千萬別幹有違你原則和超出自我能力的事,也別盼望領導過早地給你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畢竟工作剛起步。謹記自己不是“超人”,一個好的組織並不會過分要求新到的員工,所以你最好專注於自己力所能及的當前較重要和較緊急的工作,把一件事做好比每件事情都弄不好要理想的多。如果你是聰明的話,應該對工作與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善於發現寓於工作其中的樂趣與心得,體味著“工作是美麗的、生活是美好的”感覺,這對新人來說是有益的開始,做一個忠於職守而開心的職員,在崗位上努力不懈,勤奮,踏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富有激情,這才是你理想的職業生涯與生活。

其實上麵所說的涉及到一個企業文化精髓的問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組織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能用具體語言來表述而靠積極行動來體現的責任、價值觀和行為態度等的總和。每個企業組織都有自己明確的文化體係或一些不成文的無形規則,了解這些“規則”有助於加快你的職場適應和個人發展,也隻有認同了企業文化,才能有全企業上下團結一心彼此協同發展的可能。為了能夠盡快融入一個組織,你必須學會觀察和遵循,尤其是了解某些針對個人修養和職業道德的不成文規範。如不深入了解這些無形規則不但會使你在日後的工作中經常碰壁,而且你可能永遠也意識不到你是在犯別人接受不了的錯誤。這對你的工作生涯是很大的損壞。

忠於職守的另一個定義就是信守承諾。信用是職業人的第二生命。承諾時需要注意量力而行,一旦允諾就要給個結果,否則會破壞自己的聲譽形象。

工作場合如此,求學的場合、家庭的場合,乃至於社交的場合都有類似的情況。由於大家都充滿危機感,所以生活感覺到不舒服,各式各樣的鎮定類圖書大為暢銷,這就是“人際競爭化”所產生的影響,許多人受不了,甚至企圖服用不良藥物或其他藥物來暫時忘掉競爭的事情。

麵對這些影響,作為員工,你該怎樣調整你的生活?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努力使你所處的環境中的評價不要過於細密,例如在學校裏考試成績最好不要有1至100分之差別,隻須分個及格者,經由不斷的努力,最終都是及格的。更好的方法是根本沒有“失敗”這個名詞,亦即無失敗的教學。美國教育心理學教授Skinner便是提倡此種教學者,例如他設計了這樣的學習機,在這學習機的畫麵上會出現若幹的考試問題,你可以逐一的回答,當你錯誤時,學習機便立即出現標準答案,及時對你進行糾正,如此一邊回答,一邊就學習,下次再做同樣的問題時,便可以減少許多錯誤,最終結果是人人皆可得100分,隻不過學習時間長短不一而已。這是一項很大的改變,而在此製度下,每一個人都可以避免失敗。但是在工作場合中卻不存在這樣一部隨時糾正你的學習機。沒有這種改變,我們又要如何麵對競爭問題呢?我覺得在觀念上有幾點,我們需要去努力的:

首先,對自己的能力、條件要有適當的、清醒的認識,做自己能力所及範圍的事,不要好高騖遠地去做能力所不及的事。這說的就是忠於職守、兢兢業業對待工作的態度,而且一定要好學謙虛,針對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去界定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如此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失敗與競爭。

其次,工作上的競爭對象的選擇,應是與自己條件、能力不相上下者,不要好高騖遠地找那些能力、條件比自己高出很多的人去從事競爭;對待那些人一定要恭敬好學、禮貌有加。每個人都喜歡彬彬有禮的君子。當然也不要找那些條件、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從事競爭。

再次,將競爭的事項劃定一個範圍,例如朋友社交的場合、家庭等,則不與他人競爭,盡力而為即是。這就是你善於學會服從團隊,一味地唯我獨尊、表現誇耀是留不住人心的。

最後,要明白人與人之間有個別差異存在,不要以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去評價別人,也不要過多理會別人以他的價值觀念來評價自己,自己要有自己的格調和原則,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如此人與人之間就沒有什麼可以相比了,此正如同蘋果與橘子,何者為好?應視個人喜好而定,切忌好高騖遠、自以為是。